时间: 2025-04-22 13:33: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3:33:38
乱后还家
作者: 黎庶焘 〔清代〕
乱后遄归百感生,
那堪回首旧柴荆。
田园荡尽成今昔,
戚里飘零半死生。
燕掠荒墟寻故主,
牛依残垒事春耕。
空余一掬松楸泪,
洒向东风荠麦青。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战乱之后急忙归家的复杂感受。回首往昔,旧日的柴门和荆棘让人心生难忍的感伤。曾经的田园如今已荡然无存,身边亲友也有的生死未卜。燕子在荒废的村庄里寻找旧主,牛儿依偎在残破的土垒上继续春耕。只剩下一捧松树和榆树的泪水,洒向迎风而来的荠麦青。
本诗没有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其背景反映了清代社会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无常。
作者介绍:黎庶焘(1670-1739),清代诗人,以抒情和描写田园风光见长。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诗作产生于战乱之后,反映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战争带来的损失的悲痛,表现出对生活现实的深刻思考。
《乱后还家》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表达了黎庶焘在动乱后回乡的复杂感受。全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将对故乡的怀念与对旧日生活的无限感慨交织在一起。开头的“乱后遄归百感生”一句,直接将读者带入了战争后的颓废与无奈中,情感的基调在此奠定。
随着诗句的深入,作者通过对“旧柴荆”的回忆,表现出对往日平静生活的向往与怀念,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接下来的“田园荡尽成今昔”,形象地传达出战乱的破坏性,曾经丰饶的土地如今已是满目疮痍,令人心痛。
“戚里飘零半死生”一句,揭示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无助,亲友的生死未卜让人感到悲戚。燕子和牛的意象则带有一种对往昔的追忆与现实的无奈,展现出生命的延续与历史的遗忘。
最后一句“空余一掬松楸泪,洒向东风荠麦青”,以泪水和春天的生机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尽管生活依然在继续,但内心的伤痛却难以愈合,给人以深深的触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与对战乱带来破坏的哀痛,展现了在历史变迁中个体命运的无常与无奈,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旧柴荆”指的是什么?
诗人回首往事时,心中感受如何?
诗中的“燕掠荒墟寻故主”表达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两首诗都反映了战乱带来的苦痛,但黎庶焘的作品更强调个人的感伤与情感流露,而杜甫则更侧重于对国家的忧虑与社会的悲哀。两者均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与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