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16:43: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16:43:50
和昌英叔觅松枝作日棚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先人手种一川松,
为栋为杗似未中。
只合茅斋听驱使,
为公六月唤秋风。
欲和新诗且捻髯,
岸巾百匝绕前檐。
茅斋或恐清阴薄,
更遣苍官去一添。
我的先人亲手种下这一片松树,
它们似乎还没有长成栋梁或柱子的样子。
这松树只适合我在茅草屋中听风吟唱,
在炎热的六月里为你唤来秋风。
我想写一首新诗,边捻着胡子边想,
岸边的巾帕缠绕在前檐上。
茅草屋中或许因为阴凉太少而显得薄弱,
不妨再请来苍翠的松树来增添一抹绿意。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郎,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尤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的景色。
这首诗写于杨万里隐居于鄱阳湖畔的时期。他在自然中感受到的闲适与宁静,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诗中表达了他对松树的感情,以及在茅草屋中享受生活的闲适态度。
这首诗以闲适的笔调描绘了作者在自然中生活的情景,展现了他对松树的深厚感情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开头两句,诗人描摹了种下的松树尚未长成栋梁的状态,隐喻着成长和希望,似乎在暗示理想的追求需要时间的沉淀。接下来的几句则表现了诗人在茅草屋中享受闲适生活的状态,强调了自然的美妙和生活的乐趣。
诗中通过“唤秋风”将夏天的热气与秋天的凉爽对比,表现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则引入了对环境的思考,表现了诗人对茅斋生活的自省与期盼,渴望在简陋的环境中增添一些自然的气息。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和生活的细节,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传递出一种闲适宁静的生活态度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杜甫
B. 李白
C. 杨万里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苍官”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鸟类
B. 苍翠的松树
C. 某种官职
D. 诗人
诗人在茅斋中想做什么?
A. 写书
B. 写诗
C. 画画
D. 种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