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采莲歌 其五》

时间: 2025-07-12 21:38:47

诗句

女伴相随出芰荷,并船比较采莲多。

抬头忽见游人过,棹入菰蒲水拍波。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21:38:47

原文展示:

采莲歌 其五
女伴相随出芰荷,
并船比较采莲多。
抬头忽见游人过,
棹入菰蒲水拍波。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群女伴随同出游的场景,她们在芰荷盛开的水面上采莲,船只比拼着谁采得更多。正当她们忙碌之时,抬头发现有游人经过,船桨轻轻划入菰蒲丛中,水面泛起阵阵波纹。

注释:

  • 芰荷:即荷花,常生于水边,代表美丽与纯洁。
  • 并船:并排的船只,形容多人一起出行。
  • 游人:指在水边游玩的行人,增添了诗的生活气息。
  • :指船桨。
  • 菰蒲:指一种生长在水边的植物,常用于形容水边的景象。
  • 水拍波:水面因划桨而起的波纹,形象生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基(1283年-1348年),字士俊,号千亩,浙江义乌人,元代著名诗人、政治家。他的诗歌多表现自然风光、生活感悟,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的时期,诗人通过描写轻松的采莲场景,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歌鉴赏:

《采莲歌 其五》以清新自然的风格,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采莲图景。诗中不仅展示了女伴们在水面上采莲的欢乐场景,同时也流露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感。诗的开头“女伴相随出芰荷”,让人感受到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伴随着“并船比较采莲多”的竞争,更增添了几分活泼与趣味。

在诗的后半部分,当“抬头忽见游人过”时,游人的出现打破了采莲的宁静,增添了诗的动感,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而“棹入菰蒲水拍波”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水面因划船而荡漾的情景,给人以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享受。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的热爱,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女伴相随出芰荷:描绘女伴们一同出游的场景,象征友谊和团结。
    • 并船比较采莲多:展示了轻松的竞争,表现出青春的活力。
    • 抬头忽见游人过:游人的出现带来意外的情趣,打破原有的宁静。
    • 棹入菰蒲水拍波:生动的水面波动描写,营造出动感。
  • 修辞手法

    • 拟人:将“水拍波”形象化,使自然景象更具生动性。
    • 对仗:如“相随出芰荷”和“比较采莲多”,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生活的欢愉,表现了年轻人的活力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意象分析:

  • 芰荷:象征美丽与纯洁,代表诗中采莲的乐趣。
  • 游人:引入新的元素,象征生活的多样性与人际交往。
  • 水波:象征着生活的变化与流动,增添了诗的动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女伴相随出芰荷”中的“芰荷”指的是什么?

    • A. 荷花
    • B. 荆棘
    • C. 菊花
  2.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生活的感慨
    • B. 采莲的快乐
    • C. 对友谊的赞美
  3. “棹入菰蒲水拍波”中的“拍波”指的是什么?

    • A. 水被拍打的声音
    • B. 船的移动
    • C. 风的吹动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津》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与白居易的《采莲曲》相比,刘基的《采莲歌 其五》更注重细腻的生活描写和人与自然的和谐,而白居易则更强调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社会现象的反思。两者在主题上都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风格与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刘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手册》
  • 《中国古代诗歌概论》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净口二绝句 将口道中 寄谢叔通宗兄题耕隐诗韵 寄题吴介夫专壑七咏·专壑 寄题吴介夫专壑七咏·息庵 寄题吴介夫专壑七咏·洪泽 寄题吴介夫专壑七咏·横舟 寄题吴介夫专壑七咏·负閒 环洲江氏园 和张政仲见寄三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虚晃一枪 瓮里醯鸡 退青 舟字旁的字 蛇行斗折 直木先伐 臣术 竹字头的字 牛字旁的字 力字旁的字 受命于天 口字旁的字 姑息养奸 石榜 遵陆 包含辞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