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桃源》

时间: 2025-04-26 05:30:56

诗句

昔日狂秦事可嗟,直驱鸡犬入桃花。

至今不出烟溪口,万古潺湲二水斜。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30:56

原文展示:

昔日狂秦事可嗟,
直驱鸡犬入桃花。
至今不出烟溪口,
万古潺湲二水斜。

白话文翻译:

过去狂妄的秦朝事务令人叹息,
直接驱赶鸡犬进入桃花源。
直到今天仍不出烟溪口,
万古长流的两条河水斜斜流淌。

注释:

  • 昔日:过去,往昔。
  • 狂秦:指的是秦朝的暴政或狂妄之事。
  • 鸡犬:比喻平民百姓。
  • 桃花:桃花源,源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象征着理想的世外桃源。
  • 烟溪口:指烟雾缭绕的溪流出入口。
  • 潺湲:形容水流的声音,细微而连续。

典故解析:

“桃花源”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述一个与世隔绝、安宁和谐的理想社会,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首诗中,李白通过提及桃花源,表达了对现实纷扰的逃避与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因其豪放不羁的个性和丰富的想象力,被誉为“诗仙”。李白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观、抒发个人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李白晚年,正值安史之乱前夕,社会动荡,民生困苦。诗中表达了他对当时政局的无奈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桃源》是一首充满思考与情感的诗,李白通过对过去秦朝狂妄事务的感慨,展现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在历史的长河中,桃花源象征着一种理想的、宁静的生活,而李白用“鸡犬入桃花”形象地描绘了平民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诗的后两句,李白以“至今不出烟溪口,万古潺湲二水斜”描绘了桃花源的持久与永恒,表达了他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使人感受到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昔日狂秦事可嗟:感叹过去秦朝的种种疯狂行为,暗示历史的悲剧。
  • 直驱鸡犬入桃花:通过驱赶平民,突显现实的残酷,象征着人们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至今不出烟溪口:表明这理想境界仍在,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未曾消失。
  • 万古潺湲二水斜:表达自然的永恒流淌,与人类的追求形成对比,体现了诗人对不变的理想状态的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桃花源比作理想的生活状态。
  • 对仗:上下句的结构相似,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 拟人:水流的声音被形象化,增强了自然的生动感。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过去暴政的感慨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展现了李白心中对宁静、和谐世界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花:象征美好、宁静的理想生活。
  • 鸡犬:代表普通百姓,暗示对现实的无奈与反思。
  • 烟溪:象征着理想境界与现实之间的隔阂。
  • 二水:象征着自然的永恒与不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桃花源”象征什么?
    • A. 理想的生活
    • B. 战争
    • C. 贫穷
  2. “鸡犬”在诗中代表什么?
    • A. 富贵
    • B. 普通百姓
    • C. 动物
  3. 诗人通过“烟溪口”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现实的逃避
    • B. 对理想的追求
    • C.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李白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同样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但李白的诗句更具豪情与个性,而陶渊明则更平和细腻。两者都通过自然意象传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白全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成语: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高阳台·甲戌冬,作于香港海桐阁寓所1994 高阳台·杨花 高阳台 忆兰 高阳台 秦淮河访李香君旧居 高阳台 早春过沥溪旧居有悼 高阳台·早发海棠 高阳台四首 其一 高阳台 其二 南海学使居三原,内嬖如夫人者五,争妍负宠,终日喧啾,学使宛转避之。咏其事寄淇泉 高阳台·残雪 高阳台 忆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钦贤好士 取辖投井 身字旁的字 终日不倦 阿娘 率由旧章 纳垢藏污 踥痜 送从 臣字旁的字 巾字旁的字 戈字旁的字 求人不如求己 韋字旁的字 时不我待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