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30: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30:56
昔日狂秦事可嗟,
直驱鸡犬入桃花。
至今不出烟溪口,
万古潺湲二水斜。
过去狂妄的秦朝事务令人叹息,
直接驱赶鸡犬进入桃花源。
直到今天仍不出烟溪口,
万古长流的两条河水斜斜流淌。
“桃花源”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述一个与世隔绝、安宁和谐的理想社会,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首诗中,李白通过提及桃花源,表达了对现实纷扰的逃避与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作者介绍: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因其豪放不羁的个性和丰富的想象力,被誉为“诗仙”。李白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观、抒发个人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李白晚年,正值安史之乱前夕,社会动荡,民生困苦。诗中表达了他对当时政局的无奈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桃源》是一首充满思考与情感的诗,李白通过对过去秦朝狂妄事务的感慨,展现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在历史的长河中,桃花源象征着一种理想的、宁静的生活,而李白用“鸡犬入桃花”形象地描绘了平民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诗的后两句,李白以“至今不出烟溪口,万古潺湲二水斜”描绘了桃花源的持久与永恒,表达了他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使人感受到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的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过去暴政的感慨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展现了李白心中对宁静、和谐世界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