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19:10: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19:10:15
原文展示:
答顾郎中华玉 昔居长安西,今居长安北。蓬门卧病秋潦繁,十日不出生荆棘。牵泥匍匐入学宫,马瘦翻愁足无力。慵疏颇被诸生讥,虚名何用时人识。京师卖文贱于土,饥肠不救齑盐食。去年作吏在法曹,月俸送官空署职。床头一瓮不满储,囊里无钱作沽直。归来困顿不得醉,儿女荒凉妇叹息。今年调官去懊恼,苦笑先生禄太啬。釜中粟少作糜薄,白碗盛来映肤色。丈夫但免沟壑辱,日饮藜羹胜羊肉。平生富贵亦何有,羸躯幸自弛耕牧。但愿时丰民物安,官府清廉盗贼伏。人人鼓腹厌粱菽,先生虽病甘苜蓿。一朝雷雨濯亨衢,坐见诸公执中轴。先生翛然卷怀退,茅斋归向南山卜。
白话文翻译:
以前住在长安的西边,现在住在长安的北边。家门破旧,病卧在床,秋天的雨水泛滥,十天不出门,周围长满了荆棘。艰难地爬行去学校,马瘦得让人担心它无力行走。懒散疏忽,常被学生们嘲笑,虚名有什么用,时人并不认识我。在京城卖文,价格低贱如土,饥饿的肚子无法靠盐和食物填饱。去年在法曹工作,月薪送交官府,空有职位。床头的一瓮米都不满,口袋里没有钱买酒。回家后疲惫不堪,无法醉倒,孩子们和妻子都感到荒凉和叹息。今年调任官职,感到懊恼,苦笑着说先生的俸禄太少。锅里的米少得只能做稀薄的粥,白色的碗盛来映出肤色。作为一个男人,只要不受到沟壑的侮辱,每天喝藜羹胜过吃羊肉。平生富贵也没有什么,瘦弱的身体幸好还能从事耕牧。只愿时世丰收,人民安居乐业,官府清廉,盗贼被制服。人们吃饱了,厌倦了粱菽,先生虽然生病,却甘愿吃苜蓿。一旦雷雨洗净了大道,就能看到诸公执掌中轴。先生悠然地卷起心怀,退隐,回到南山的茅斋。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祯卿(约1479-1511),明代文学家,字元美,号东篱,江苏吴县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多写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这首诗是他对友人顾璘(字华玉)的回答,反映了他在长安的生活困境和对官场的不满。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徐祯卿在长安生活时所作,当时他因病卧床,生活困顿,对官场的不满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表达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徐祯卿自己的生活经历,展现了一个文人在官场和社会中的困境和无奈。诗中,“蓬门卧病秋潦繁”和“床头一瓮不满储”等句,生动地描绘了他贫困潦倒的生活状态。同时,“但愿时丰民物安,官府清廉盗贼伏”表达了他对社会安定和官府清廉的渴望。最后,“先生翛然卷怀退,茅斋归向南山卜”则体现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对个人遭遇的叙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具有较强的社会批判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诗人在官场和社会中的困境和无奈,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个人遭遇的叙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具有较强的社会批判意义。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徐祯卿在诗中提到的“京师卖文贱于土”反映了什么? A. 文人的贫困 B. 文人的富有 C. 文人的虚名 D. 文人的懒散
诗中“但愿时丰民物安,官府清廉盗贼伏”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愿望? A. 对社会安定的渴望 B. 对个人富贵的追求 C. 对官场的不满 D. 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中“先生翛然卷怀退,茅斋归向南山卜”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官场的不满 B. 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C. 对社会的不满 D. 对文人的贫困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