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0 00:39:09
原文展示:
无限愁怀。平岚雁薄,斜日樯回。万壑西蟠,一江东折,中有危台。今宵樽酒重开。听落叶西风满厓。地远云横,天高星动,月上潮来。
白话文翻译:
心中愁绪无尽,平静的山峦上,孤雁轻轻飞过,斜阳下船帆摇曳。万重山峦在西方蜿蜒,江水向东流淌,河中有座高台。今夜酒杯再举,听西风把落叶吹满山崖。地远天阔,云层横亘,星星在高空闪动,月亮在潮水上升时悄然升起。
注释:
- 无限愁怀:形容内心的愁苦情感无穷无尽。
- 平岚:指平静的山峦。
- 雁薄:孤雁轻飞,描绘秋天的孤寂。
- 樯回:船帆摇曳,意指船只的移动。
- 万壑西蟠:万重山峦在西方蜿蜒盘旋。
- 一江东折:江水向东流去,折向的形态。
- 危台:高耸的台子,象征着悬崖或高处。
- 樽酒重开:再次举起酒杯,象征着欢聚或借酒消愁。
- 西风满厓:西风吹动,落叶满山崖。
- 地远云横:遥远的土地与横亘的云层。
- 天高星动:高空的星星闪烁。
- 月上潮来:月亮升起,潮水随之上涨。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及的“落叶”与“西风”常常用来象征秋天,暗示生命的短暂和时光的流逝。
- “危台”可能指的是古代的瞭望台或高地,象征着孤独和对远方的眺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燮,清代诗人,生于明末,卒于清初,曾任职于地方官吏,诗风清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与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革时期,诗人通过自然景观寄托个人情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忧虑与思考。
诗歌鉴赏:
《柳梢青 登大观台》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理的古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诗的开头用“无限愁怀”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孤独感,随即转向描绘眼前的自然景色,形成了自然与内心情感的对比。通过“平岚雁薄,斜日樯回”这样的描写,诗人展现了一个秋天的傍晚,孤雁飞过,斜阳洒落,渲染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而“万壑西蟠,一江东折,中有危台”则进一步描绘出壮丽的山水景色,表现了自然的雄浑与诗人孤独的对比。高台的意象象征着诗人对人生的高远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接着“今宵樽酒重开”,酒成为与愁苦相伴的慰藉,表明了诗人试图借酒消愁的无奈。
最后的“地远云横,天高星动,月上潮来”描绘出一种辽阔深邃的夜空,星月交辉,潮水涌动,既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暗含人生的无常与变化。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与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以及对生命、自然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无限愁怀:直接表露情感,展现了诗人心中的愁苦。
- 平岚雁薄:描绘自然中孤雁飞过的情景,暗示孤独与寂寞。
- 斜日樯回:夕阳下的船帆,营造出温暖而又忧伤的氛围。
- 万壑西蟠:描绘山峦的雄伟,表现自然的壮丽。
- 一江东折:江水向东流,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中有危台:高台带有孤独感,象征着对远方的渴望。
- 今宵樽酒重开:借酒消愁,表现对现实的无奈。
- 听落叶西风满厓:西风中落叶飘零,象征时光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 地远云横:遥远的地平线与云层,表现了辽阔的空间感。
- 天高星动:星星在夜空中闪烁,象征着诗人的思考与渴望。
- 月上潮来:月亮升起,潮水随之而起,象征着变化与永恒。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比喻人类情感,增强诗意。
- 拟人:将自然元素赋予情感,增添诗歌的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多处运用对仗,增强了音韵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同时也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渴望,传达出一种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雁:象征孤独与思乡。
- 夕阳:代表生命的短暂与美好。
- 高台:象征追求与孤独。
- 落叶:象征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 星空:象征希望与无限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平岚”指的是:
A. 高山
B. 平静的山峦
C. 波涛汹涌的海
-
“今宵樽酒重开”中的“樽酒”指的是:
A. 水
B. 酒
C. 茶
-
诗中描绘的“危台”象征:
A. 安全
B. 孤独与追求
C. 兴奋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生命与亲情的思考,呈现出诗人的孤独感。
- 《静夜思》:通过月亮表达对家的思念,情感细腻且深沉。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姚燮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