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3 14:00: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14:00:03
朱字箜篌委网尘,月明不见理丝人。
镜台窗下樱桃树,应是当时折剩春。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孤独的场景:一把雕刻着朱红字样的箜篌放在尘埃中,明亮的月光下却看不到调理琴弦的人。镜台窗下的樱桃树,想必是当时春天折下的残枝。
高启(1487-1535),字季晟,号陶山,是明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作以清新、明快著称,常常展现出对生活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情感。高启与徐祯卿、陆游并称为“明初三杰”,其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这首《慰人悼亡》写于高启失去至亲后,表达了他对逝去的怀念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在那个动荡的时代,个人情感常常与社会环境交织在一起。
《慰人悼亡》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逝去春光与逝者的深切怀念。首句“朱字箜篌委网尘”,将一把古老的乐器置于尘埃之中,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乐器本应悦耳动听,而如今却因无人演奏而变得沉寂,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气氛。
接下来的“月明不见理丝人”,在明亮的月光下,乐器仍然沉默无声,无法见到调理琴弦的人,突显了失去后的空虚与孤独。这里的“理丝人”不仅是对逝者的怀念,也象征着对生活中美好时光的追忆。
最后一句“镜台窗下樱桃树,应是当时折剩春”,通过窗下的樱桃树来暗示春天的残余,令人感受到生命的轮回和短暂。诗人在这里以自然景物寄托了对逝者的惋惜与怀念,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溯和无奈的感慨。
整首诗在情感上极具感染力,既有对个人损失的悲伤,也有对生命脆弱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围绕着对逝去的怀念与对美好时光的追思,表达了生命的脆弱与时间的无情。通过自然与音乐的意象,诗人传达了深沉的情感和哲理思考。
诗中提到的乐器是什么?
诗人对逝者的情感主要通过哪些意象体现?
诗中“应是当时折剩春”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