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2 05:11: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5:11:20
金缕曲 自题绣谱
作者: 张秀端 〔清代〕
未必能齐备。
尽搜罗轻描淡写,个侬心事。
休道葫芦依样画,也要分门别类。
更几页体裁由自。
翻笑年来偷懒过,算馀将诗本还兼此。
闲翻阅,逸情寄。
近时花样精无比。
细商量孰宜缟素,孰宜红紫。
百四十篇篇错落,同伴借来描刺。
只莫个墨浓过纸。
娇女他年如学绣,好教渠拈笔从头试。
钩勒处,尚牢记。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诗词创作的感慨与思考。虽然自己的作品未必完全齐备,但仍尽力地搜集与描写自己内心的秘密。不要以为只需简单模仿,他认为作品需要分类与组织。回想自己曾经偷懒,算是将过去的诗本又兼作此事。如今翻阅这些作品,心情愉悦。最近的花样精致非凡,细细思量哪种颜色适合,哪种又不合。诗中有一百四十篇,错落有致,朋友的借鉴使得创作丰富。只需注意墨水不要太浓,影响纸张的美感。如果有娇女学习绣工,希望她能从头开始认真尝试。那些钩勒的技巧,仍要铭记在心。
张秀端(约1640-约1710),清代女诗人,以其精致的刺绣技艺和诗词创作而闻名。她的作品常常融合了女性的细腻情感与对生活的观察,展现出温婉而又坚韧的个性。
《金缕曲 自题绣谱》创作于张秀端对自己刺绣工艺的反思与总结之际。这首诗不仅是对自己创作的一种记录,也是对女性艺术创作的一种追求与表达。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反思,展现了作者对诗词创作的认知与感悟。通过“未必能齐备”的自谦,张秀端传达了对完美的追求与对自身能力的反思。她强调创作应有独特的风格与分类,而非简单模仿他人,这种思想反映了她对艺术个性化的重视。此外,诗中关于色彩的选择(如缟素与红紫)不仅是对刺绣技艺的探讨,也象征着情感的丰富与多样。在此基础上,张秀端对自己创作过程的回顾,流露出一种对艺术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展现了女性在传统文化中的独特视角与声音。这首诗不仅是一幅绣品的自述,更是对生活、艺术与情感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刺绣及诗歌创作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于艺术的追求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体现了女性在艺术领域的独立与创造力。
诗中提到的“缟素”和“红紫”分别代表什么?
A. 颜色
B. 风格
C. 诗体
D. 音乐
作者希望年轻女子能从何处开始学习?
A. 从后
B. 从头
C. 从中
D. 从旁
诗中提到的“墨浓过纸”是提醒什么?
A. 作品要浓烈
B. 注意书写的清晰
C. 控制用墨的浓淡
D. 墨水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