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08: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08:06
争先报国耻非夫,过后论功失故吾,
志士斗量贤士少,赤松游处智名无。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耻辱的强烈愤慨,认为在国家危难之时,争先报国的人并非真正的英雄;而在事后讨论功劳时,往往会失去过去的身份。志士和贤士之间的较量,真正具备才德的人却少之又少,像赤松这样隐居的智者,其名声却无人问津。
作者介绍:曹彦约,宋代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社会时事的关注而闻名。其诗风多表现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元夕战场归途中创作的,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以及对人才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国家、人才与名望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直面国家的耻辱,表达了诗人对勇于报国者的赞美,同时也揭示了在动荡年代,真正的英雄往往不被认可。后面两句则转向对志士和贤士的反思,指出在当前的社会中,真正有才德的人少之又少,许多隐士虽然智慧卓绝,却被世人遗忘。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诗人对人才流失的忧虑,也突出了社会对真正智慧的冷漠。整首诗情感真挚,充满了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显示了诗人的崇高理想与深刻忧虑。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人才的思考,反映了对社会现象的无奈与忧虑。
诗词测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杜甫与曹彦约的作品都反映了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但杜甫更侧重于忧国忧民的情感,而曹彦约则强调对人才的理解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