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晓出》

时间: 2025-08-02 08:09:53

诗句

一双杜宇青天月,两点乌犊白水陂。

不为好山勾引出,那知已是插秧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2 08:09:53

原文展示:

一双杜宇青天月,两点乌犊白水陂。不为好山勾引出,那知已是插秧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晨的景象:在明亮的天空下,一对杜宇(杜鹃)在月光中鸣叫,水边有两点像乌犊(小牛)一样的白色影子。诗人并不是因为美丽的山水而被吸引而出门,而是因为时节已经到了插秧的时候。

注释:

  • 杜宇:指杜鹃鸟,因其鸣声而闻名,常被用来象征春天。
  • 青天月:指的是清晨明亮的天空和皎洁的月光,渲染出宁静的自然景象。
  • 乌犊:指小黑牛,这里可能象征着水面上漂浮的白色物体。
  • 白水陂:指水边的坡地,描绘了诗人所处的自然环境。
  • 插秧时:指农事活动中的插秧季节,提示了农忙的时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洪咨夔(生卒年不详),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咏怀诗和山水田园诗。其作品常以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而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春季,反映了农民的日常生活和自然的变化。诗人在描写自然美景的同时,也揭示了农事活动的重要性,表现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诗歌鉴赏:

《晓出》以清晨的宁静和自然的美好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感受。诗中通过对杜宇鸣叫和水边影子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富有生机的氛围。开头的“一双杜宇青天月”不仅描绘出清晨的美丽,更暗示了春天的到来与生机的复苏。接下来的“两点乌犊白水陂”则将视线转向水边的细节,细腻地展现了诗人所看到的自然景象。最后一句“不为好山勾引出,那知已是插秧时”,诗人自述出门的原因,不是为了欣赏美景,而是为了应对农事的忙碌,体现出一种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活的责任感。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精巧的意象和自然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双杜宇青天月:描绘出天高月明的美好景象,杜鹃鸣叫充满生机。
  2. 两点乌犊白水陂:水边的白色影子,给人以生动的视觉印象。
  3. 不为好山勾引出:诗人并非因山水之美而出行,揭示了他心中对自然的理性看待。
  4. 那知已是插秧时:强调农事的时令,使自然与生活紧密相连。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边的白色影子比作乌犊,生动形象。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传达了抽象的生活哲理。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同时提醒人们珍视生活中的责任与时令变化,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杜宇:象征春天,生命的开始。
  • 青天月:代表宁静与明朗的自然状态。
  • 乌犊:象征生机与活力,水边的影子带来灵动感。
  • 插秧:象征着农事和生活的责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鸟是?

    • A. 燕子
    • B. 杜鹃
    • C. 麻雀
    • 答案:B
  2. 诗中描述的水边动物是什么?

    • A. 小鸭子
    • B. 乌犊
    • C. 小羊
    • 答案:B
  3. 诗人出门的原因是什么?

    • A. 欣赏山水
    • B. 农事忙碌
    • C. 访友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洪咨夔的《晓出》和王维的《鹿柴》,两者均描绘自然景象,但洪的作品更强调生活的责任感,而王的作品则更注重精神的寄托与隐逸生活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精华》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与人生》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柳梢青 新柳 柳梢青 春恨 柳梢青 柳梢青 柳梢青 春雨 柳梢青 次韵芳上巳日玉尺山亭词韵 柳梢青 题杨补之墨梅 柳梢青 效许圭塘体四首 其一 柳梢青 柳梢青 答友人香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俸的词语有哪些 政议 隶字旁的字 虫字旁的字 何结尾的成语 殳字旁的字 改过从新 玩戏 间苗 涸辙穷鳞 牛山之悲 铅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止字旁的字 转祸为福 再字 诞率 国之存亡,匹夫有责 音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