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2:55: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2:55:14
孺子无心作聘君,使君悬榻意何勤。世人不道芳荪好,可是清香不远闻。
这位年轻人无心于向您求婚,您为何如此用心安排?世人不认为香草好,其实它的清香是不会远离的。
“芳荪”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象征清雅之气,带有淡淡的香气,常常被用作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
作者介绍:陈瓘,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诗风清新,擅长描写自然和人际关系,作品多含哲理性。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陈瓘在某次宴会上写给朋友的,表达了对世俗繁华的看法以及对纯净内在美的追求。
《藏春峡四首》体现了诗人对人际关系及情感的思考。通过描写一个无心求婚的年轻人,诗人引导读者思考真情与世俗的关系。诗中提到的“芳荪”象征着一种被忽视的美,而“清香不远闻”则表明,即使人们未必重视,真正的美好依然存在。这种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追求,反映了诗人在生活中对真善美的向往和坚持。整首诗流露出淡淡的忧伤和哲思,既有对年轻人的劝诫,也有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这首诗通过描写一种对情感的淡漠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忽视,表达了对内在美的珍视。诗人借此反映出对世俗繁华的反思,强调了真正的美好无需外在的张扬,它自有其清香流传。
诗词测试:
“孺子无心作聘君”中“孺子”指的是?
A. 年长者
B. 年轻人
C. 诗人
“世人不道芳荪好”中,“芳荪”指的是?
A. 一种花
B. 一种香草
C. 一种水果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在李清照的《如梦令》中,也同样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情感的细腻描写。两者都通过自然和情感的结合,反映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