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1 05:43: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05:43:34
瑯琊山中废寺
作者: 戴复古 〔宋代〕
欲访山中寺,沿堤石甃长。
宝坊兵后废,御帖窑中藏。
故址生秋草,寒窗带夕阳。
孤僧出迎客,满口话凄凉。
我想去山中的寺庙,沿着堤岸石砖铺成的小路而行。
曾经辉煌的宝坊如今已被战争摧毁,
只有御帖瓷器仍藏在窑中。
旧址上长满了秋天的草,寒冷的窗户映着夕阳的余晖。
一位孤独的僧人出来迎接客人,
他口中满是对往事的凄凉叹息。
此诗并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废弃的寺庙和孤独的僧人,反映了战乱对文化和信仰的毁灭,表现了人们在历史变迁中所感受到的无奈与悲凉。
戴复古(生卒年不详),字景山,号复古,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而著称。他的诗多以山水为题,抒发个人情感,表现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
本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之时。战争导致许多寺庙、文化遗址被毁,诗人以访寺之行引发对历史变迁的思考,表达对往事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
《瑯琊山中废寺》通过简单的叙述,描绘了一幅凄凉的山中景象。诗的开头,诗人表达了寻访山中寺庙的意愿,然而接下来的描写却让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荒凉感。随着“宝坊兵后废”的句子,诗人直接揭示了战争对文化遗产的摧毁,令人痛心。
“故址生秋草”,在这句中,秋草的意象不仅描绘了环境的荒凉,也象征着历史的沧桑,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繁华已逝。在诗的结尾,孤独的僧人出迎,似乎是一种无言的抗争与默默的守望,他口中满是对往昔的叹息,更增添了整首诗的悲凉气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渲染,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悟,对文化遗产的无奈与惋惜,给人以深思。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反映历史的变迁带来的文化遗失与孤独感,表达了对过去辉煌的怀念和对现实荒凉的无奈,表现了诗人对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的“宝坊”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豪华建筑
C. 一种乐器
“故址生秋草”中的“秋草”主要象征什么?
A. 繁荣
B. 沧桑
C. 春天
诗中的“孤僧”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孤独与无奈
C. 愤怒
王维《山中问答》与戴复古《瑯琊山中废寺》都描绘了山中景象,但前者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后者则强调历史的沧桑与人心的孤独。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