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9:09:57
原文展示:
开樽呼酒伴,为爱此亭幽。
风雨驱残暑,乾坤动早秋。
乡心分近远,雁影信沈浮。
更漏山城罢,清商引棹讴。
白话文翻译:
打开酒樽呼唤友人,因喜欢这幽静的亭子。
风雨驱散了残存的暑气,天地间已开始感受到早秋的气息。
乡愁在近与远之间分岔,雁影随风沉浮。
夜深时山城的钟声已停,清商乐曲伴随船桨轻声歌唱。
注释:
- 樽: 酒樽,古代盛酒的器皿。
- 幽: 幽静,安静而美好。
- 残暑: 夏季最后的热气。
- 乾坤: 天地,指自然界。
- 乡心: 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雁影: 大雁的身影,象征迁徙与思乡。
- 更漏: 夜晚的钟声,指时间的流逝。
- 清商: 一种古代的乐曲,清雅而悦耳。
典故解析:
- 雁影: 在中国文学中,雁常常被用来象征思乡之情,尤其是在秋天迁徙的季节。
- 更漏: 典出古代夜间计时的工具,表示时间的流逝与夜晚的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观永,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常以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为主题,作品流畅而富有画面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立秋之际,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受,以及与友人共饮的悠闲情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闲适与诗人内心的宁静。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与内心的感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情的深刻理解。开篇以“开樽呼酒伴”引入,立刻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表达了对友人相聚的期待。接着,诗人通过“风雨驱残暑”描绘了秋天的到来,暗示着季节的更替与时间的流逝。
“乡心分近远,雁影信沈浮”则是诗中情感的高潮,乡愁在此交织,雁影的出现不仅象征迁徙,也引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最后的“更漏山城罢,清商引棹讴”则是对夜晚宁静的描绘,山城的钟声与乐曲相伴,形成了一幅恬静的夜景图。
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的感悟,也有对友人的珍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故乡的思念。通过精巧的意象和清晰的情感表达,诗人揭示了生活的美好与瞬息万变的时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开樽呼酒伴” - 诗人与友人一同饮酒,表达相聚的欢乐。
- “为爱此亭幽” - 诗人喜欢这静谧的亭子,营造出宁静的环境。
- “风雨驱残暑” - 描述秋风和雨水驱散夏日的炎热,秋意渐浓。
- “乾坤动早秋” - 天地间的变化,象征着季节的交替。
- “乡心分近远” - 诗人思乡的情感因距离而加深,或近或远皆有愁绪。
- “雁影信沈浮” - 雁的迁徙与思乡情感交织,体现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 “更漏山城罢” - 夜晚的钟声停止,时间的流逝彰显宁静。
- “清商引棹讴” - 清雅的乐曲伴随着船桨的声响,营造出悠闲的夜晚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 通过自然景象比喻人生的变化,如“风雨驱残暑”。
- 对仗: 诗句间的对称,如“乡心分近远,雁影信沈浮”。
- 拟人: 赋予自然现象以情感,如“更漏山城罢”。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立秋的景象与个人情感,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诗人渴望宁静生活的内心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樽: 代表友情与欢聚。
- 亭: 象征幽静与安宁。
- 雁影: 代表思乡与离愁。
- 更漏: 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残暑”指的是哪个季节的气候?
-
诗人通过哪种意象表达思乡之情?
-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清商”,它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茶
- B. 一种乐曲
- C. 一种舞蹈
- D. 一种酒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但更加沉重,情感更为深沉。
- 李白的《静夜思》:使用了月亮的意象,表达了浓郁的乡愁,与本诗在意象运用上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陈观永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