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3:55: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3:55:24
减字木兰花 途中闻布谷
作者: 高旭 〔清代〕
关心耕作。辛苦声声催布谷。
恐尔思饥。争向千门万户啼。
太仓红朽。饱死侏儒天下瘦。
泪落东风。忍听嗷嗷满泽鸿。
这首诗描写了对农作的关心,听到布谷鸟的鸣叫,仿佛催促着辛勤的耕作。诗人担心人们因为饥饿而苦恼,布谷鸟在千家万户间争相啼叫。太仓的米粮渐渐腐坏,饱食的人却让天下的弱者更加瘦弱。诗人在东风中忍不住泪落,听着满泽的鸿雁哀鸣,心情愈发沉重。
高旭,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对社会现象的敏感与独特的诗风著称,关注民生疾苦。
这首诗创作于农忙季节,诗人通过布谷鸟的叫声,表达对农民辛苦耕作和饥饿问题的关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困境与人们的生活状态。
《减字木兰花 途中闻布谷》是一首富有社会关怀的诗。诗中以布谷鸟的啼鸣引出农耕的辛劳,展现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深切关注。开篇的“辛苦声声催布谷”,用声音传达出农民的忙碌与劳作,营造出一种紧迫感。接下来的“恐尔思饥”,则揭示了农民在辛苦劳作背后可能面临的饥饿困扰,诗人以此引发读者的共鸣与思考。
“太仓红朽”一句,形象地描绘了粮仓中的米粮腐烂的景象,暗示着社会资源的浪费与不公,而“饱死侏儒天下瘦”则更进一步,揭示了社会贫富差距和饥饿问题的严重性。最后,诗人在“泪落东风”中表达了无奈与悲伤,面对社会的疾苦,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助愈加显现。
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明了,而在内容上却深刻而富有力量,既传达了对农民的同情,又引发了对社会现象的反思,体现了高旭作为清代诗人的社会责任感与人文关怀。
诗歌以布谷鸟的鸣叫为引子,揭示农民的辛苦与饥饿,反映了社会不公与贫富差距,表达了诗人对人间疾苦的深切关怀。
布谷鸟在诗中象征什么?
“太仓红朽”中的“红”字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社会的情感基调是?
对比高旭的《减字木兰花 途中闻布谷》和杜甫的《春望》,两者都关注社会现象与民生,但高旭更侧重于农民的辛苦与饥饿,而杜甫则表达了对国家动乱的哀痛与忧虑。两者在情感表达上都具有深刻的社会责任感,体现了诗人对时代的思考与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