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8:19: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8:19:19
金缕曲
作者: 顾贞观 〔清代〕
四壁秋花卷。问谁为柴桑写照,俗尘俱遣。天与高寒风格在,簌簌清霜欲泫。背素障光浮鱼茧。随例玉盘承露冷,傲慈恩一抹纱笼浅。和雁字,碧空展。斜规隙月看逾显。错教人图成没骨,粉圆脂扁。餐尽落英聊解佩,舐掌何愁嗾犬。只妒影兰膏未免。接得芙蓉城主牒,许众香北面吾分典。更位置,烛奴剪。
这首词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情感。四周秋花盛开,令人感慨,谁能像柴桑那样写出如此美丽的画卷,世俗的烦恼都已抛开。高寒的气候与清风正好交融,轻轻的霜雪似乎要落下。背后白色的屏风上,光影浮动如鱼鳞般的细致。照例把玉盘放在露水上,显得清冷而高雅。傲然的恩泽轻轻洒落,像薄纱笼罩一层淡淡的光影。与大雁的字形相呼应,映衬着碧蓝的天空。斜斜的月光透过缝隙显得格外明亮。让人错以为这幅图画是没有骨架的,只是粉圆与脂扁的幻影。尽管落花已经吃尽,但依旧能解开佩饰的忧愁,舐掌之间又何必担心野犬的追逐。只是妒忌那兰香的影子未免。接到芙蓉城主的书信,愿意把众香分给我,北面是我的分典。更要找个地方,把烛火剪断。
顾贞观,清代诗人,以词作见长,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多涉及秋冬之际的清冷和孤独,风格清新脱俗。
《金缕曲》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之时,诗人常常借景抒怀,表达对世俗纷扰的逃避和对自然美的向往。
《金缕曲》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感受。在诗中,秋花的绚烂、清霜的轻盈与月光的斜洒交织在一起,构建出一个恬静而又略显忧伤的意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观察,抒发了对人世间纷扰的逃避与对清雅生活的向往。
诗的前半部分着重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展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世俗的厌倦。柴桑的美丽与“俗尘俱遣”的心境形成鲜明对比,暗示诗人渴望摆脱尘世的羁绊。后半部分则转向内心的冲突与反思,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嫉妒与向往,尤其是对兰香的惋惜,寓意着对美好而不可得的事物的渴望。
整首词采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既有视觉上的美感,又富有情感的深度,使得诗歌不仅仅是一幅秋天的画卷,更是一种情绪的流露。
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与对世俗的逃避,体现了清代文人对高洁生活的追求与理想。同时也流露出一些对美好事物无法拥有的无奈与嫉妒。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柴桑”指的是哪个地方?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清霜”,象征着__与__。
判断题: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喜爱。(对/错)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金缕曲》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