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07: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07:46
八声甘州 端午
作者:顾贞观 〔清代〕
恁喧阗那得怨魂酬。罗绮照中流。问谁乘片舸,笔床砚匣,冷处夷犹。别是沅湘风味,都不混葵榴。独向烟波外,占取清秋。当日芙蓉湖上,正水嬉初散,杜牧空留。忽催归暮雨,小泊近朱楼。最难忘风灯零乱,乍隔船惊见几回头。伤离绪彩丝千结,嘱咐亲收。
这喧闹的气氛中,怎能怨恨那些游荡的魂灵呢?在华丽的罗绮间,映照着水流。我问谁乘着小船,带着笔床和砚台,在这寒冷的地方悠闲自得。那别有一番风味的沅湘之地,和葵花石榴并不相混。只有在烟波浩渺的外面,才占得一份清秋。那天在芙蓉湖上,正是水面嬉戏初散,杜牧的身影空留。忽然催促归去的暮雨,小船停靠在朱楼附近。最难忘的是风灯的零乱,隔着船只惊见几回回头。伤感的离绪如千丝万缕,嘱托亲友代为收存。
作者介绍:顾贞观(1640年-1710年),清代词人,字秋水,号云轩,江南人。其词风清丽婉约,常以自然景色寓情,表达内心的感受。
创作背景:该词作于端午节,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离别情绪的感慨。端午节是一个富有民族文化与历史传统的节日,诗人在此时怀念故人,表现出浓厚的乡愁情怀。
《八声甘州 端午》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的词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离别的深切思考。开头两句便以“恁喧阗那得怨魂酬”引入主题,表达了在热闹喧闹的节日中,隐隐的怨恨和思念交织在一起。接着,诗人通过描绘小船、笔床、砚匣等意象,展现了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营造出一种清幽、雅致的氛围。
后半部分,诗人提及“芙蓉湖上,正水嬉初散”,这一细节不仅描绘了美丽的湖光山色,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美好瞬间的消逝。尤其是“忽催归暮雨”,更是将离别的伤感推向高潮,突显出一种无奈的情感。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寄托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离别的深切思念。诗人在时空的交错中,透过节日的欢庆,展现了对故人的怀念,给读者留下深刻的思考与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词探讨了离别与思念、节日与孤独的主题,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故人的怀念。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罗绮”指的是:
A. 一种花
B. 一种华丽的绸缎
C. 一种乐器
诗人对“芙蓉湖”的描写主要传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快
B. 静谧与怀念
C. 愤怒
“忽催归暮雨”中的“暮雨”象征:
A. 喜悦
B. 离别与忧伤
C. 期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顾贞观的《八声甘州 端午》与苏轼的《水调歌头》进行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离别的思考与情感,但顾贞观的作品更注重细腻的自然描写,而苏轼则更加直接表达情感。
以上是对《八声甘州 端午》的详细解读与分析,希望对您理解这首词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