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八声甘州 端午》

时间: 2025-04-26 13:07:46

诗句

恁喧阗那得怨魂酬。

罗绮照中流。

问谁乘片舸,笔床砚匣,冷处夷犹。

别是沅湘风味,都不混葵榴。

独向烟波外,占取清秋。

当日芙蓉湖上,正水嬉初散,杜牧空留。

忽催归暮雨,小泊近朱楼。

最难忘、风灯零乱,乍隔船、惊见几回头。

伤离绪、彩丝千结,嘱咐亲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07:46

原文展示

八声甘州 端午
作者:顾贞观 〔清代〕

恁喧阗那得怨魂酬。罗绮照中流。问谁乘片舸,笔床砚匣,冷处夷犹。别是沅湘风味,都不混葵榴。独向烟波外,占取清秋。当日芙蓉湖上,正水嬉初散,杜牧空留。忽催归暮雨,小泊近朱楼。最难忘风灯零乱,乍隔船惊见几回头。伤离绪彩丝千结,嘱咐亲收。


白话文翻译

这喧闹的气氛中,怎能怨恨那些游荡的魂灵呢?在华丽的罗绮间,映照着水流。我问谁乘着小船,带着笔床和砚台,在这寒冷的地方悠闲自得。那别有一番风味的沅湘之地,和葵花石榴并不相混。只有在烟波浩渺的外面,才占得一份清秋。那天在芙蓉湖上,正是水面嬉戏初散,杜牧的身影空留。忽然催促归去的暮雨,小船停靠在朱楼附近。最难忘的是风灯的零乱,隔着船只惊见几回回头。伤感的离绪如千丝万缕,嘱托亲友代为收存。


注释

  • 怨魂:指的是因离别而产生的怨恨之情。
  • 罗绮:古代用的华丽绸缎。
  • :小船。
  • 笔床砚匣:书写用具,象征文人雅士的生活。
  • 沅湘:指沅水和湘水,古代著名的风景地。
  • 芙蓉湖:湖中生长着的荷花,象征着美丽的景色。
  • 杜牧:唐代诗人,文人雅士的象征。

典故解析

  • 杜牧:提到的杜牧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留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常常被后人引用。
  • 芙蓉湖:这一意象承载着古典美的象征,代表着文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顾贞观(1640年-1710年),清代词人,字秋水,号云轩,江南人。其词风清丽婉约,常以自然景色寓情,表达内心的感受。

创作背景:该词作于端午节,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离别情绪的感慨。端午节是一个富有民族文化与历史传统的节日,诗人在此时怀念故人,表现出浓厚的乡愁情怀。


诗歌鉴赏

《八声甘州 端午》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的词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离别的深切思考。开头两句便以“恁喧阗那得怨魂酬”引入主题,表达了在热闹喧闹的节日中,隐隐的怨恨和思念交织在一起。接着,诗人通过描绘小船、笔床、砚匣等意象,展现了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营造出一种清幽、雅致的氛围。

后半部分,诗人提及“芙蓉湖上,正水嬉初散”,这一细节不仅描绘了美丽的湖光山色,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美好瞬间的消逝。尤其是“忽催归暮雨”,更是将离别的伤感推向高潮,突显出一种无奈的情感。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寄托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离别的深切思念。诗人在时空的交错中,透过节日的欢庆,展现了对故人的怀念,给读者留下深刻的思考与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恁喧阗那得怨魂酬”:在如此热闹的氛围中,怎能去怨恨游荡的魂灵。
    • “罗绮照中流”:华丽的绸缎在水中流动,形成动人的景象。
    • “问谁乘片舸”:询问是谁在小船上漂流。
    • “笔床砚匣,冷处夷犹”:文人生活的象征,冷静自得的生活态度。
    • “独向烟波外,占取清秋”:在烟波浩淼之中,独自享受清秋的宁静。
    • “最难忘风灯零乱”:对离别时点灯的情景记忆犹新,给人以感伤。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的冷静比作“冷处夷犹”,形象生动。
    • 对仗:如“笔床砚匣,冷处夷犹”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如“烟波”、“芙蓉湖”,通过自然景色传达情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词探讨了离别与思念、节日与孤独的主题,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故人的怀念。


意象分析

  • 烟波:象征着广阔而又迷离的景象,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 芙蓉湖:象征着美丽与宁静,寄托了对生活的向往。
  • 风灯:象征着离别时的无奈与惆怅,点亮了诗人的思念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罗绮”指的是: A. 一种花
    B. 一种华丽的绸缎
    C. 一种乐器

  2. 诗人对“芙蓉湖”的描写主要传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快
    B. 静谧与怀念
    C. 愤怒

  3. “忽催归暮雨”中的“暮雨”象征: A. 喜悦
    B. 离别与忧伤
    C. 期待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可以将顾贞观的《八声甘州 端午》与苏轼的《水调歌头》进行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离别的思考与情感,但顾贞观的作品更注重细腻的自然描写,而苏轼则更加直接表达情感。


参考资料

  • 《清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词学研究资料》

以上是对《八声甘州 端午》的详细解读与分析,希望对您理解这首词有所帮助!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过丹峰庵 寄茶与曾吉甫 续赋家园七咏·横秋阁 奇仲和诗有吸尽西江说是公之句 送瓜与胡原仲 次韵上梅岭 次韵陈成季郡会 潭溪十咏·南溪 靖康改元四十韵 凝云堂诗次文贺州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懈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贝字旁的字 繁体字的书写方法_掌握繁体字书写技巧 聱牙诎曲 缎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纠缪绳违 阶资 抛头露面 国妆特字的祛斑产品有哪些?这份清单助你快速了解_祛斑产品推荐 冬暖夏凊 舌字旁的字 鼎字旁的字 折柳攀花 石字旁的字 蛮暴 朱的笔顺怎么写?朱的笔画顺序详解 靖约 工字旁的字 贝部首的汉字大全_贝部首常用汉字解析 神龙见首不见尾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