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16:49: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16:49:28
八声甘州 题西山爽气楼
作者: 朱唏颜 〔元代〕
向青泥坊底午桥边。新买屋三间。
有嘉蔬半席,修篁数个,分占宽闲。
着取层梯直上,阑出高寒。
不见终南径,惟有西山。
门外红尘似海,待抽手板,同拟君看。
对熏沪茗碗,扪虱纵雄谈。
笑当年多情王粲,赋终非吾土,泪空弹。
任俗子卧之楼下,那许跻攀。
在青泥坊底的午桥边,我新买了三间房屋。
屋中有美味的蔬菜,半桌丰盛的宴席,几根修竹,正好享受宽闲。
我攀上层梯直上,站在栏杆上感受高处的寒意。
看不到通往终南山的小径,只见西山的美景。
门外的红尘如海,等着我把手抽回来,与你一起欣赏。
对着香气扑鼻的茶碗,随意地聊着天。
笑谈当年多情的王粲,虽然他赋诗的地方并不是我的故土,泪水只能空流。
任由那些世俗之人躺在楼下,哪里有机会攀登呢?
朱唏颜,元代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描绘而闻名。他的创作常常反映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世俗的淡然。
《八声甘州 题西山爽气楼》创作于诗人对西山美景的感悟之中,表现了他对自然的向往以及对生活的独立态度。在社会动荡的元代,诗人通过对美好生活的描绘,展现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全诗通过清新的自然景象,描绘了诗人对西山的向往与对生活的陶醉。前半部分通过对新居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世俗生活中寻求闲适的理想;后半部分则通过对王粲的回忆,体现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感慨与对人生的思考。
诗中“门外红尘似海”一句,形象地表现了尘世的纷扰,诗人似乎在喧嚣之外,独自品味生活的宁静与闲适。“对熏沪茗碗,扪虱纵雄谈”则是诗人在悠闲的氛围中,和友人品茶畅谈,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亲密,给人一种恬淡的生活感受。
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表现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自然的热爱,反映了他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向青泥坊底午桥边。新买屋三间。
描绘了诗人新居的地理位置和数量,展现出一种生活的富足与安定。
有嘉蔬半席,修篁数个,分占宽闲。
描述了新居中丰盛的生活,体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着取层梯直上,阑出高寒。
表达了诗人对高处清凉感受的向往,象征着对高远理想的追求。
不见终南径,惟有西山。
通过对比,表现了诗人对西山自然景观的赞美与向往。
门外红尘似海,待抽手板,同拟君看。
形象地表现了红尘的喧嚣,与朋友分享这份宁静的愿望。
对熏沪茗碗,扪虱纵雄谈。
描绘了悠闲的生活场景,体现人与人之间的亲密。
笑当年多情王粲,赋终非吾土,泪空弹。
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对故土情感的感慨。
任俗子卧之楼下,那许跻攀。
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无奈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
诗中提到的“青泥坊”指的是?
A. 一个地名
B. 一种植物
C. 一种饮品
D. 一种动物
“对熏沪茗碗,扪虱纵雄谈”中“扪虱”意指?
A. 忙碌
B. 悠闲
C. 愤怒
D. 伤心
王粲是哪一时期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东汉末年
D. 明代
答案: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八声甘州 题西山爽气楼》这首诗的深意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