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01: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01:31
《八声甘州》
折兰难寄远,渺汀蒲,烟思共依依。
甚檐花听断,骚章歌罢,此意谁知。
满眼孤村流水,肠断去年时。
过了端阳日,重问归期。
同是天涯羁旅,叹湘灵鼓瑟,笑我全非。
九江风雨外,有客淡忘归。
正目渺骞情愁予,又吴潮吹上竹枝词。
西窗夜,待剪灯深坐,却话相思。
折下的兰花难以寄往远方,淡淡的水边蒲草,烟雾中思念彼此依依不舍。屋檐下的花儿听得断断续续,骚动的诗章歌声已然停止,这份情意又有谁能理解?眼前满是孤独的小村流水,心中思念去年时光的痛苦。端午节已经过去,再次询问归期。同样是天涯的羁旅,叹息湘灵的琴声,嘲笑自己全无是非。九江风雨之外,有旅人淡忘了归期。正目送那渺小的飞鸟,心中愁绪又被吴潮吹起,回荡着竹枝词。夜幕降临,待在西窗下,剪灯独坐,再次诉说着思念。
作者介绍:钱应庚,元代词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词风著称。其作品常常流露出思乡、离愁的情感。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作者身处异地之时,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社会背景下,元代动荡不安,人们常因战乱而离散,诗人以此抒发心中的孤独与无奈。
《八声甘州》以兰花、蒲草等自然意象开篇,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全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故乡和爱人的深切怀念。诗中反复提到的“思念”一词,传递出一种情感的交织,既有个人的孤独感,也有对逝去时光的无奈感。诗人对“端阳日”的提及,象征着传统节日的团圆与离别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深了思乡的愁绪。最后,诗人以“西窗夜,待剪灯深坐”收结,表现出一种孤独的守望,留下了深深的思念与期待。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元代词人的艺术风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思念展开,表达了对故乡与亲人的深切怀念。通过自然意象与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旅途中的孤独与无奈,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诗词测试:
《八声甘州》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钱应庚
C. 杜甫
D. 白居易
“折兰难寄远”中的“兰”象征什么?
A. 友情
B. 思念
C. 财富
D. 生命
词中提到的“九江”代表什么?
A. 安宁
B. 动荡
C. 富饶
D. 浪漫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