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知音吟》

时间: 2025-05-02 20:04:43

诗句

仲尼始可言无意,孟子方能不动心。

莫向山中寻白玉,但於身上覔黄金。

山中白玉有时得,身上黄金无处寻。

我辈何人敢称会,安知世上无知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04:43

原文展示:

知音吟 邵雍 〔宋代〕 仲尼始可言无意,孟子方能不动心。 莫向山中寻白玉,但於身上覔黄金。 山中白玉有时得,身上黄金无处寻。 我辈何人敢称会,安知世上无知音。

白话文翻译:

孔子才可以说不经意,孟子才能做到心不动。 不要在山中寻找白玉,而应在身上寻找黄金。 山中的白玉有时能得到,身上的黄金却无处可寻。 我们这些人哪敢自称懂得,怎知世上没有知音。

注释:

  • 仲尼:孔子的字。
  • 无意:不经意的意思,指孔子的高尚境界。
  • 孟子:孟轲,儒家代表人物。
  • 不动心:心境不受外界影响。
  • 白玉:比喻珍贵但难以得到的东西。
  • 覔:寻找。
  • 黄金:比喻内在的价值或品质。

诗词背景: 邵雍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诗人,他的诗歌多表达哲理和人生感悟。这首诗通过对比山中的白玉和身上的黄金,表达了寻找内在价值和知音的困难,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孔子和孟子的典故,引出了对内在价值和外在追求的思考。诗中“山中白玉有时得,身上黄金无处寻”一句,深刻表达了外在的珍贵之物有时可以得到,但内在的价值和真正的知音却难以寻觅。这种对比不仅体现了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宋代士人对精神追求的重视。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理的佳作。

诗词解析:

  • 首句通过孔子和孟子的典故,引出了对高尚境界和坚定心志的向往。
  • 第二句用“山中白玉”和“身上黄金”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外在追求和内在价值的对比。
  • 第三句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对比,指出外在的珍贵之物有时可以得到,但内在的价值却难以寻觅。
  •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知音难寻的感慨,体现了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山中白玉”和“身上黄金”比喻外在的珍贵之物和内在的价值。
  • 对比:通过对比山中的白玉和身上的黄金,强化了外在追求和内在价值的对比。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探讨内在价值和外在追求的关系,以及知音难寻的感慨。通过孔子和孟子的典故,以及山中白玉和身上黄金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深刻理解和对知音的渴望。

意象分析:

  • 山中白玉:比喻外在的珍贵之物,有时可以得到。
  • 身上黄金:比喻内在的价值或品质,难以寻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仲尼”是指谁? A. 孔子 B. 孟子 C. 老子 D. 庄子
  2. “山中白玉有时得,身上黄金无处寻”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 A. 外在的珍贵之物有时可以得到,但内在的价值却难以寻觅。 B. 山中的白玉和身上的黄金都难以得到。 C. 外在的珍贵之物和内在的价值都容易得到。 D. 山中的白玉和身上的黄金都容易得到。
  3.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探讨内在价值和外在追求的关系。 B. 表达对山中白玉的向往。 C. 表达对身上黄金的向往。 D. 探讨孔子和孟子的不同。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论语》中的孔子语录,了解孔子的思想。
  • 《孟子》中的孟子语录,了解孟子的思想。

诗词对比:

  • 与《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对比,了解孔子对学习的看法。
  • 与《孟子》中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对比,了解孟子对心志的看法。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论语》
  • 《孟子》
  • 《宋诗选》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点绛唇(和安行老韵) 好事近 念奴娇 醉落魄 卜算子·前度月圆时 蓦山溪 浣溪沙 仙潭二首 其三 满庭芳·秦洞花迷 春光好 玉楼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大难不死 斤字旁的字 皿字底的字 贼人心虚 踔厉奋发 魆魆 革字旁的字 熟门熟路 逝结尾的成语 宛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各不相下 微尰 正道直行 挠度 丨字旁的字 肉松 宝盖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