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减字木兰花 上巳后一日途次洧川》

时间: 2025-05-12 13:45:03

诗句

花红草绿,昨日浓春经阮曲。

碎雨零烟,今日愁人过洧川。

三春去半,半付邮亭和驿馆。

溱洧潺湲,上巳无人出采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13:45:03

原文展示:

减字木兰花 上巳后一日途次洧川
花红草绿,昨日浓春经阮曲。
碎雨零烟,今日愁人过洧川。
三春去半,半付邮亭和驿馆。
溱洧潺湲,上巳无人出采兰。

白话文翻译:

花儿红,草儿绿,昨日在阮曲中享受浓浓的春意;
今天细雨如烟,忧愁的人在洧川边徘徊。
春天已过一半,书信和旅馆的消息也半途而废;
溱水和洧水潺潺流淌,上巳节无人与我一同采兰。

注释:

  • 花红草绿:描绘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 阮曲:古代的一种乐器,此处比喻春天的乐曲。
  • 碎雨零烟:细雨如烟,形容天气阴郁。
  • 洧川:指洧水,流经今河南省。
  • 三春:指春季的三个月。
  • 邮亭和驿馆:古代邮寄信件的地方。
  • 溱洧潺湲:形容水流潺潺的声音。
  • 上巳:农历三月初三,古代的节日,常有采兰活动。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陈维崧(约1620-1690),字士铨,号白云,清代著名词人,擅长词作,风格清新脱俗,感情真挚。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代上巳节后,诗人游历洧川,表达对春天的留恋与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短暂,表达了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惋惜和内心的孤独。开头的“花红草绿”直接引入春天的景象,给人以生机盎然的感觉,接着“昨日浓春经阮曲”则点出曾经的欢乐时光,形成鲜明对比。接下来的“碎雨零烟”一语,带来了忧伤的情绪,细雨如烟,似乎在诉说着诗人内心的愁苦。

“春天已经过去一半”,在这里诗人不仅感叹时光的流逝,还隐含着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最后的“上巳无人出采兰”则是对节日气氛的失落感,春日的热闹与欢愉在此刻变得遥不可及,诗人独自一人,感受着流逝的春光,生出无限惆怅。这首诗情景结合,情感真挚,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花红草绿”描绘出春日的活力。
    2. “昨日浓春经阮曲”回忆过去的欢乐时光。
    3. “碎雨零烟”转折,带出今日的愁苦。
    4. “三春去半”感叹春天的流逝。
    5. “半付邮亭和驿馆”暗示书信的孤寂与思念。
    6. “溱洧潺湲”描绘水流的声音,增添了意境。
    7. “上巳无人出采兰”强调孤独与失落。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花红草绿”与“碎雨零烟”,形成和谐的音韵。
    • 比喻:将春天的美好与愁苦的雨水形成对比,突显情感。
    • 拟人:水流的声音仿佛在诉说诗人的情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留恋与无奈,流露出孤独感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 :象征美好与青春。
  • :象征忧伤与离别。
  • :象征生命的流动与时光的无情。
  • :象征高洁与孤独,古代常用于文人雅士的采兰活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花红草绿”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 A. 夏季
    • B. 冬季
    • C. 春季
    • D. 秋季
  2. “碎雨零烟”中的“零烟”是指什么?

    • A. 烟雾
    • B. 细雨
    • C. 噪音
    • D. 霜冻
  3. “上巳无人出采兰”中的“无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孤独
    • C. 忙碌
    • D. 兴奋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陈维崧的《减字木兰花》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现了对时光的感慨,但前者更显得孤独而惆怅,后者则更倾向于温柔的怀旧情绪。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诸葛菜 大雨中游岳寺 杨花词三首 其三 送杭州使君苏内相先生某用先生旧诗方丈仙人 会居易斋分韵 以古画观音易眉子石砚歌 将至嵩山远观瀑布 光禄朱卿挽词十首 庞德公宅诗 和二兄书事三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水字旁的字 文人墨客 浅斟低讴 私字儿的字 以指挠沸 花梗 借宫 麟子凤雏 雷变 种概念 消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用字旁的字 陵衡 竹字头的字 擿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牙字旁的字 满招损,谦受益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