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8 07:53: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8 07:53:08
如何别燕又辞莺。眼底楚天冥。花路春归,酒阑人去,弦断曲难成。高楼贮梦太伶俜。添烛照银屏。柳写颦姿,月描愁态,江水咽啼声。
如何在燕子飞走后又与黄莺道别,眼中所见的楚地天空黯淡无光。花路上春天回归,但酒席已散,人也离去,乐曲已断,难以再成。高楼中积存的梦境,使我倍感孤寂。烛光摇曳,照亮了银色的屏风。柳树写出她的愁苦姿态,月光描绘她的忧愁神情,江水轻声呜咽,似在诉说别离的悲伤。
姚燮(约1684年—约1767年),字懋仁,号若愚,清代诗人、词人、书法家。他的诗词风格清新流畅,擅长抒发个人情感,对自然景物的描写细腻入微。姚燮生活在清代中期,社会环境复杂,诗人常通过作品表达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社会的思考。
《少年游》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士人情怀不安的时期。诗人通过表达对春天的怀念和对离别的愁苦,反映了个人的孤独感与对美好事物的追忆。这首诗或许是面对离别时的心境,寄托了对往昔的眷恋与对现实的无奈。
《少年游》是一首充满离愁别绪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开篇“如何别燕又辞莺”便引入了离别的主题,燕子和黄莺都是春天的象征,诗人在这样的时刻感受到了一种切肤之痛。接着“眼底楚天冥”描绘出一种阴暗的天空,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忧愁。
“花路春归,酒阑人去”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与聚会的结束,酒席散去,人们离去,留下诗人独自一人,感到无比孤寂。乐曲的中断更是将这种孤独感推向高潮。接下来的“高楼贮梦太伶俜”,表达出高楼中积存的梦境与现实的落差,使人感到无助和凄凉。
最后几句通过“柳写颦姿,月描愁态,江水咽啼声”描绘出一种自然的意象,柳树和月亮都在诉说着愁苦,而江水的咽啼声则如同诗人内心的呐喊,令人心生共鸣。整首诗通过音韵的和谐与意象的交织,成功地传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深切感受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整首诗集中表达了对离别的惋惜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描绘,诗歌传达出一种强烈的情感共鸣。
诗中“如何别燕又辞莺”意指什么?
A. 对春天的怀念
B. 对冬天的期待
C. 对朋友的祝福
D. 对未来的恐惧
“酒阑人去”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A. 聚会热闹
B. 聚会结束
C. 快乐的时光
D. 新的开始
哪一句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A. “添烛照银屏”
B. “花路春归”
C. “月描愁态”
D. “江水咽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