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49: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49:10
流人泛宅西溪好,愁祓清尊。
商略黄昏,一角残山半雨痕。
手中容易馨香故,衔泪歌唇。
辛党萍根,归北归南漫共论。
这首诗描绘了在西溪的居所,流连忘返,尽管有忧愁,却也享受着清酒的乐趣。黄昏时分,残山半掩在细雨中,似乎诉说着无尽的愁绪。手中轻盈的香气令人怀念,泪水与歌声交融在一起,令人感伤。亲友们云游四方,讨论着归去的方向,无论北方还是南方,随意畅谈。
陈曾寿(约1640年-1711年),字仲明,号逸斋,清代诗人,擅长诗词,尤其以其清新婉约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常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艺术视角。
这首《采桑子 其二》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之后,作者可能经历了个人与时代的动荡,因而在诗中流露出一种凄迷的情感和对归属的思考。在西溪这一自然景致中,作者试图寻求内心的平静和对过往的追忆。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在黄昏时分的内心世界。开头两句“流人泛宅西溪好,愁祓清尊”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愁绪却又自然宁静的场景,流人虽愁苦却又在清酒的陪伴下,试图解脱忧愁。接下来的“商略黄昏,一角残山半雨痕”描绘出一个黄昏的意境,残山与雨痕的结合,映射出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淡淡的忧伤。
在感情的表达上,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手中容易馨香故,衔泪歌唇”表现了诗人对美好过往的怀念与无奈,泪水与歌声交织,传达出一种深切的情感共鸣。最后一句“辛党萍根,归北归南漫共论”则描绘了朋友间的情谊与流散,暗示着人生如萍,漂泊不定,归属感的缺失让人感到无奈。
整首诗在意象的使用上十分讲究,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内心的情感,展现了清代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友谊的珍视。
整首诗表达了对流浪与归属感的思考,展现了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情感深沉而真挚。
诗中的“流人”指的是什么?
A. 流行的歌曲
B. 漂泊的人
C. 酒水
“商略黄昏”的意思是:
A. 讨论黄昏的美景
B. 在黄昏时分闲聊
C. 享受黄昏的宁静
诗中提到的“辛党萍根”主要表达了什么?
A. 朋友的漂泊与流散
B. 归乡的艰难
C. 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