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踏歌词 其一》

时间: 2025-07-12 18:08:05

诗句

园里花成子,梁间絮作泥。

风鸢移柱线,云母贴窗衣。

漫摘鬓边篦,上有闹蛾儿。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18:08:05

原文展示:

园里花成子,梁间絮作泥。
风鸢移柱线,云母贴窗衣。
漫摘鬓边篦,上有闹蛾儿。

白话文翻译:

在园子里,花朵像孩子一样竞相开放,屋梁上的飞絮像泥土一样飘落。
风筝的线在柱子间飘动,窗户上的云母映照着阳光。
随意摘下头发上的梳子,发现上面停着一只喧闹的蛾子。

注释:

  • 园里:指的是花园或园圃。
  • 花成子:花开得繁盛,像孩子们一样。
  • 梁间:房屋的横梁之间。
  • 絮作泥:形容飞絮像泥土一样散落。
  • 风鸢:风筝,寓意轻盈、自由。
  • 移柱线:风筝线在柱子间移动的情景。
  • 云母:一种矿物,常用于窗户的装饰,透光而不透视。
  • 漫摘:随意地摘下。
  • 鬓边篦:指头发上的梳子,鬓边指的是耳边的头发。
  • 闹蛾儿:形容蛾子在周围飞舞喧闹。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表现了自然景象与日常生活的交融,反映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毛奇龄(生卒年不详)是清代的一位诗人,擅长写作古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情感细腻,富有生活气息。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反映出个人的生活体验和对自然的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是作者在春夏之交时的随笔之作,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生活的闲适情景。

诗歌鉴赏:

这首《踏歌词 其一》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与生活的恬淡。诗中“园里花成子”一句,生动描绘了花开繁盛的景象,给人一种一片生机的感觉。接下来的“梁间絮作泥”,则通过对比,突出了春天的飞絮和泥土的交错,表现出一种轻盈与沉重的对比。

“风鸢移柱线,云母贴窗衣”描绘了风筝在空中自由飞翔的场景,给人以轻松愉悦的视觉感受。而“漫摘鬓边篦,上有闹蛾儿”则让人感受到随意生活的闲适,蛾子的喧闹更添了生活的趣味。整首诗在轻松自在的氛围中,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园里花成子:描绘春天花开的景象,象征生命的繁盛。
  • 梁间絮作泥:飞絮如泥,展现自然的随意与变化。
  • 风鸢移柱线:风筝在空气中舞动,体现了自由的意象。
  • 云母贴窗衣:窗户上的云母,既美观又实用,象征着生活的细腻。
  • 漫摘鬓边篦:随意的动作,表现出轻松的生活态度。
  • 上有闹蛾儿:蛾子的飞舞,增添了生活的生动与趣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比作孩子,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拟人:让自然元素如风筝、蛾子具有人性化的特征,增添了诗意。
  • 对仗:如“风鸢移柱线,云母贴窗衣”,增强了诗的节奏感与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日常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享受,体现了一种闲适、恬淡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命、繁荣与美好。
  • 飞絮:代表着春天的轻盈与无常。
  • 风筝:象征自由与梦想。
  • 云母:象征生活的细腻与美好。
  • 蛾子:象征生活中的细节与趣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园里花成子”指的是: A. 花开繁盛
    B. 果实成熟
    C. 花凋零
    D. 树木枯萎

  2. “风鸢移柱线”中“风鸢”指的是: A. 风筝
    B. 纸鸢
    C. 风车
    D. 鸟类

  3.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生活的闲适?

答案:

  1. A
  2. A
  3. 花、飞絮、风筝、云母、蛾子等意象。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by 孟浩然
  • 《赋得古原草送别》 by 白居易

诗词对比:

  • 《春晓》:同样描绘春天的生机,主题相近,但更加直接。
  • 《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自然景象表达离别之情,情感更为深沉。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毛奇龄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典诗歌选》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躬耕籍田诗 宫词 奉直园双头芍药 奉祀礼毕还京 奉和御製中和节 奉和御製真游殿成诗 奉和御製玉清昭应宫玉皇大殿告成 奉和御製玉清昭应宫天书阁告成 奉和御製玉清昭应宫甘露歌 奉和御製与天下臣庶恭上玉皇大帝天帝圣号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窍的成语 孤山寺 借酒浇愁 威胁利诱 謇谔之风 乌踷兔走 锧笮 言字旁的字 寰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款款之愚 包含析的成语 八字旁的字 小数点 骚攘 骨字旁的字 页字旁的字 丨字旁的字 暑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荆棘丛里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