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6:31: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6:31:44
小园曾伴桃花落。丝丝还带春烟薄。轻絮不禁风。任它西复东。此时重折遍。依旧楼头见。何处认离亭。黄鹂三两声。
小小的园子里曾经伴随着桃花的凋落,轻烟依然飘荡在春天的薄雾中。轻柔的絮儿经不起风的吹动,随便它在西边或东边飘荡。此时我又折了一遍花,却依然在楼头看到它。哪里能够认出那离别的亭子,只有那黄鹂发出三两声的鸣叫。
本诗虽无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桃花、黄鹂等意象在古代文学中常用于描绘春天的景象,象征着美好和生命的轮回。离亭则常用来表现离别的情感。
江瑛,清代女诗人,生平资料较少,因其作品多以清新婉约的风格著称,常描绘自然景色和细腻的情感。
《子夜 春柳》创作于春天,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离别与思念的感慨。春天是生命复苏的季节,诗人借助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
《子夜 春柳》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和离愁的诗。诗的开篇通过“小园”和“桃花落”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伤感的氛围,仿佛在述说着时间的流逝与春天的短暂。接着“丝丝还带春烟薄”的描写,使读者感受到春天的温柔,轻烟飘荡,给人以梦幻般的感觉。
“轻絮不禁风,任它西复东”揭示了诗人对春风的无奈,轻柔的絮状物被风无情地吹散,象征着人生中无法掌控的离别与变迁。此时,诗人又“重折遍”,反映出一种对春天美好事物的执着与留恋,但在现实中依旧是“依旧楼头见”,似乎暗示着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无法拥有。
最后一句“何处认离亭,黄鹂三两声”则将情感推向高潮,离亭的模糊与黄鹂的鸣叫交织,既是对离别的感伤,也是对春天生命力的赞美。整体而言,诗中自然景物与人情感的交融,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全诗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留恋与对离别的感伤,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愁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自然景物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交融,使整首诗充满了春天的气息与人生哲理。
诗中“丝丝还带春烟薄”中的“春烟”指的是什么?
“何处认离亭”中的“离亭”象征什么?
诗中哪种意象代表了春天的生机?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