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3 21:00: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21:00:30
不尽凄凉,那一片太原焦土。曾眼见疆臣完节,藩臣囚虏。远别山河汾水雁,空谈风月王家麈。问人间何地是桃源,归来赋。鼙鼓急,淋铃雨。禅让诏,民权主。望燕云深处,觚棱如故。落日宫门鸦乱噪,将军第宅酣歌舞。愿从今莫再动兵戈,苍生苦。
这片太原的焦土,令人无限凄凉。曾经看到边疆的统治者誓言忠贞,而藩地的臣子却沦为囚徒。远离了那山河汾水和雁阵,聊聊风月却只剩下王家的笔砚。问世间哪里才是桃花源,归来时再写一首赋。鼓声急促,雨声淅沥。禅让的诏书,人民的权利。向往燕云深处,古老的戈壁依旧。落日时宫门前乌鸦喧嚣,将军的府邸里歌舞升平。希望从今往后不再动兵戈,百姓的苦难啊。
作者介绍:陈祖绶,清代诗人,生于战乱之际,目睹了国家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他的诗歌常常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对和平与安宁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朝时期,国家动荡,民生苦难。诗人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诗歌表达对战争的厌恶以及对和平的渴望。诗中充满了对往昔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期盼。
《满江红 其一 感事》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思考的作品。诗人以“凄凉”开篇,立刻营造出一种沉重的氛围,表达了对战争带来的破坏与痛苦的深刻感受。太原的焦土不仅是地理上的荒凉,更是情感上的绝望,寓意着国家的破碎与民众的苦难。
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提到曾经的“疆臣完节,藩臣囚虏”,展现了战争对忠诚与背叛的残酷考验。通过“远别山河汾水雁”,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安宁生活的渴望,而“空谈风月王家麈”则揭示了现实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
“问人间何地是桃源”,诗人通过对理想社会的追问,表达了对现实的失望与对未来的希冀。随后的“鼙鼓急,淋铃雨”则将读者带入战斗的紧张氛围中,暗示着不安与动荡。
诗的后半部分展现了对和平的渴求,“愿从今莫再动兵戈,苍生苦”,诗人以简洁有力的句子呼吁世人珍惜和平,减轻百姓的痛苦,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整首诗行文流畅,情感真挚,既有历史的沉重感,同时也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战争的痛苦为背景,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与对理想生活的追寻,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诗词测试:
诗中的“桃源”象征什么?
诗人对未来的态度是:
“将军第宅酣歌舞”体现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