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1 23:52: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23:52:14
秋兴 其三
作者: 陈炅 〔明代〕
云尽江空大火流,
丹枫岸接白蘋洲。
三漕溪上闻豺虎,
七夕楼中望女牛。
岂谓多才偏有恨,
未曾为客不知秋。
人生尽被风尘老,
肯信閒居易白头。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慨。江面上云雾散尽,江水如同火流般奔涌,岸边的红枫与白蘋洲相接。三漕溪边传来了豺狼与老虎的叫声,七夕的楼台上我遥望着那牵牛星。难道说多才的人就一定会有遗憾吗?我从未离家,怎会知道秋天的滋味。人生在风尘中渐渐老去,难道真的可以相信闲居能让人安享白头?
作者介绍:陈炅,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物与抒发个人情感。其作品常富有哲理,反映出对生命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秋季,秋天是一个饱含诗意的季节,常常引发诗人的感慨与思考。诗人在静谧的秋夜中,借景抒情,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秋兴 其三》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内心独白,展现了秋天的宁静与诗人沧桑的心境。诗的开头用“云尽江空大火流”描绘出江面上云雾消散后,江水奔流不息的景象,仿佛象征着时光的流逝。接着提到“丹枫岸接白蘋洲”,描绘了秋天红枫与白蘋相映成趣的美丽画面,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岂谓多才偏有恨”一联则转向诗人的内心,质疑多才的人是否就一定会有遗憾。诗人自问,未曾离家,怎会了解秋天的真正含义,这不仅是对自然的感慨,也是对人生的反思。最后两句“人生尽被风尘老,肯信閒居易白头”,则将思考推向更深层次,强调了人生在风尘中渐渐老去,闲居是否能带来安宁和长寿的疑惑。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既有对大自然的细腻观察,也有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和自然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多才与遗憾之间关系的思考,反映出人生的无奈与哲理。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七夕”是指哪个节日?
a) 春节
b) 元宵节
c) 七夕节
d) 中秋节
“岂谓多才偏有恨”中的“多才”指代什么?
a) 有钱人
b) 才华横溢的人
c) 普通人
d) 学者
诗中的意象“丹枫”主要象征什么?
a) 生命的绚烂
b) 生命的短暂
c) 自然的宁静
d) 时间的流逝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