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九日分韵得壶字》

时间: 2025-07-27 23:24:43

诗句

偶逢佳节寄京都,家远亲朋一字无。

睡起晚云生枕席,雨馀秋水足江湖。

石城木落砧声早,天堑风高雁影孤。

北望蒋陵才咫尺,不曾与客共携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3:24:43

原文展示

偶逢佳节寄京都,家远亲朋一字无。
睡起晚云生枕席,雨馀秋水足江湖。
石城木落砧声早,天堑风高雁影孤。
北望蒋陵才咫尺,不曾与客共携壶。

白话文翻译

偶然在佳节时寄情于京都,然而远在家乡的亲朋好友竟一个字也无法相聚。睡醒之后,晚云在枕席上升起,雨后秋水充盈了江湖。石城的树木早已落叶,砧板上敲击的声音显得格外清晰,天堑之上,风高雁孤影飘荡。北望蒋陵,才不过咫尺之遥,却未曾与朋友共饮一壶。

注释

  • 佳节:指的是美好的节日,通常指重阳节。
  • 寄京都:表达作者对京城的思念与寄托。
  • 一字无:意指与亲朋好友未能相聚,且未能收到他们的消息。
  • 晚云生枕席:形容睡醒后,窗外的晚云映入眼帘。
  • 雨馀秋水:指雨后秋季的水面,如江湖一样,被滋润得丰盈。
  • 石城:指山石环绕的城池,可能暗指某个具体的地方。
  • 天堑:指阻隔的河流或峡谷。
  • 蒋陵:指蒋氏家族的墓地,北望即是思念故人的象征。
  • 携壶:指与友人共饮,表达对友情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唐之淳,明代诗人,生平较少记载,以工整的诗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充满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重阳节,作者身处异乡,思念家乡的亲友,结合了节日的孤独感与对友情的渴望,情感真挚而深沉。

诗歌鉴赏

《九日分韵得壶字》通过重阳节的背景,展现了诗人对家乡亲友的思念与孤独。开篇即以“偶逢佳节”引入,流露出作者在节日中无法与亲朋共度的遗憾。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通过“晚云生枕席”和“雨馀秋水足江湖”描绘出一幅秋日的宁静画面,展现了自然美的同时,也映衬出内心的孤寂与惆怅。后半部分“石城木落砧声早”更是传达出时光流逝的无情,离别的悲伤因而加深。

“北望蒋陵才咫尺”一句,诗人虽在物理上接近,却由于时间与空间的隔阂,无法与朋友共饮美酒,体现了对友情的渴望与悲哀。全诗情感层次分明,既有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现实孤寂的感慨,深切地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与失落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偶逢佳节寄京都:诗人设定了节日的背景,体现出对家乡的思念。
  • 家远亲朋一字无:强调距离的遥远,亲友之间的隔阂。
  • 睡起晚云生枕席:描绘了一种慵懒的状态,体现了生活的惬意与无奈。
  • 雨馀秋水足江湖:自然景象的描绘,寓意内心的宁静。
  • 石城木落砧声早:生活琐事的描写,暗示时光流逝与生命的变迁。
  • 天堑风高雁影孤:孤独的意象,表现了诗人的内心感受。
  • 北望蒋陵才咫尺,不曾与客共携壶:最后的总结,表达对友情的渴望与失落。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雨馀秋水足江湖”与“石城木落砧声早”形成对照,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晚云”、“秋水”、“孤雁”等意象,渲染出诗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节日的孤独感与对朋友的思念展开,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脆弱与渴望。

意象分析

  • 佳节:象征团圆与欢乐。
  • 晚云:代表思绪的漂泊与模糊。
  • 秋水:象征丰盈与生命的轮回。
  • 孤雁:表现孤独与离别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佳节”是指哪个节日? A. 春节
    B. 清明节
    C. 重阳节
    D. 中秋节

  2. 诗人对亲朋的感觉是: A. 高兴
    B. 思念
    C. 疏远
    D. 不在乎

答案

  1. C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思乡之情,但杜甫更多地描绘了对兄弟的牵挂,而唐之淳则侧重于对朋友的怀念,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渔人 涌金汤 亦文斋竹 夜分 杨妃井 雪夜吟竹屋因约友人明日登楚台 新夏 携家 小桃源 小泊毗陵西郊即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刀字旁的字 黽字旁的字 敛后疏前 如蚁附膻 外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手禀 镇迮 包含得的词语有哪些 熟视 芝兰之室 温生絶裾 包含楸的词语有哪些 爿字旁的字 谷字旁的字 滥觞所出 春蛙秋蝉 煮海 阜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