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09: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09:00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这首诗描绘了高树间悲凉的风声和汹涌的海浪。手中没有利剑,交朋友又何必要太多呢?不见篱笆间的小雀,反而看到猎鹰自投罗网。捕鸟的人高兴地捉到了小雀,而少年却因失去小雀而感到悲伤。拔剑投入罗网,黄雀得以飞翔,飞向苍天,回来向少年表示感谢。
曹植(192年-232年),字子建,魏晋时期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才华横溢,是三国时期魏国的王子。他的诗歌以情感真挚、语言优美而著称,特别是在五言诗和七言诗方面有很高的成就。
《野田黄雀行》创作于曹植的诗歌创作高峰期,反映了他对自由与友情的思考。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曹植面临着权力斗争和个人命运的困扰,诗中蕴含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友谊的珍视。
《野田黄雀行》是一首深具哲理的诗,表面上讲述了一只被捕的小雀儿与少年之间的故事,但实则透过小雀的遭遇,表达了人生的无奈与无常。诗中开篇以“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引入,营造了一种悲凉的氛围,暗示着人生中的孤独与困境。
接下来的“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则揭示了在无力的境地中,交朋友的意义并不在于数量,而在于真实的情感,这种思想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尤为深刻。紧接着,诗人通过“小雀”和“鹞”之间的对比,探讨了选择与命运的关系,表现了对小雀命运的惋惜。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与对小雀命运的叙述,展现了人生中的悲欢离合。最末的“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不仅是小雀对少年的感激,更是对希望和自由的向往,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
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索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珍惜真情和自由的重要,同时也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悲欢离合的哲理。
诗中提到的“高树多悲风”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悲伤 C. 愤怒 D. 自豪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中的“利剑”象征什么? A. 权力和能力 B. 友情 C. 忍耐 D. 恨意
“飞飞摩苍天”中“小雀”的飞翔象征什么? A. 绝望 B. 自由与希望 C. 悲伤 D. 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