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3:55: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3:55:49
初秋杂咏
梁松年 〔清代〕
有感夜孤坐,相思断复连。
独弹幽怨调,谁拂别离弦。
鹤警月中露,萤飞雨后天。
砧声如识意,莫到戍楼边。
在孤独的夜晚,我感触良多,思念之情断断续续。
我独自弹奏着怨恨的曲调,谁来轻拂我的离愁?
白鹤在月光下警觉,萤火虫在雨后的天空中飞舞。
那砧声仿佛懂得我的心意,愿它不要传到戍楼的边缘。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梁松年是清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他的诗歌作品多表达个人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风格常见细腻、感伤。
创作背景:
在初秋的季节,天气转凉,诗人独自在夜晚思索,感受到浓厚的离愁别绪,写下此诗以抒发个人的思念之情。
《初秋杂咏》是一首蕴含深情的诗作。诗人在夜晚的孤坐中,感受到思念的缠绵,情感的复杂与微妙通过音调和意象交织展现。诗的开头以“有感夜孤坐”引入,表明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沉重的情感,接着“相思断复连”将思念的断续与反复表现得淋漓尽致,仿佛在诉说一段未能言喻的情感经历。
“独弹幽怨调,谁拂别离弦”一句,音乐的意象不仅提升了整首诗的艺术感,也传达了诗人的孤独感和对离别的无奈。接下来的“鹤警月中露”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美丽的夜景,白鹤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孤单,形成了与诗人相互映衬的孤独感。
最后的“砧声如识意,莫到戍楼边”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那砧声仿佛能理解诗人的心情,但又让人感到无奈与不安,暗示着远离家乡的愁苦。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初秋时节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给人一种深沉而悠长的回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孤独的夜晚、思念的情感、音乐的意象和自然景象,表现了人们在初秋时节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传达了对离别的感伤与对未来的迷茫。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喜悦
B. 思念
C. 愤怒
诗中提到的“鹤”象征什么?
A. 努力
B. 孤独
C. 富贵
“砧声如识意”中“识意”的意思是什么?
A. 不懂
B. 理解
C. 忘记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初秋杂咏》更加强调个人的情感体验,通过音乐和自然意象的结合,展现了更为细腻的内心世界。李白的诗更偏向于对月的直接描写,感情更为单一和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