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塞下曲》

时间: 2025-05-20 09:10:41

诗句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0 09:10:41

塞下曲

原文展示: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白话文翻译:

伏波只希望能将尸体带回,定远何必生入关?
不要让船只只回到海底,仍然留下一箭射向天山。

注释:

  • 伏波:指的是“伏波将军”,常用来形容勇猛的将领。这里暗指诗人希望能在战场上英勇牺牲。
  • 裹尸:指包裹尸体,表明对死后归乡的期盼。
  • 定远:地名,诗中表示战斗的区域或方向。
  • 生入关:可能意味着进入边关,形容进入危险的战斗状态。
  • 只轮:指船只,传说中的轮子。在这里比喻归来的船只。
  • 天山:中国西北的山脉,象征着遥远和艰难的征途。

典故解析:

“伏波”出自历史上著名的将领,通常被视为忠勇之士。该诗提到的“箭射天山”,也可以看作是对壮志未酬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益(公元746年-公元827年),字贞元,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以边塞诗闻名。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对边疆生活的感慨和对士兵的关怀。

创作背景:

《塞下曲》创作于边塞战乱时期,李益在此诗中抒发了对家国的忠诚与对战士们身世的忧虑,表达了渴望为国捐躯的豪情。

诗歌鉴赏:

《塞下曲》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开头两句“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直接传达出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感,诗人将士们为了保家卫国而战,宁愿死后归乡也不愿生还。后两句“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则营造出一种激昂的战斗气氛,渴望尽一份力,留下名号。全诗在情感上既有悲壮,又不乏豪情,体现了士兵对荣誉的渴望与对命运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伏波惟愿裹尸还:表达了对忠诚与牺牲的渴望,愿意为国捐躯。
  2. 定远何须生入关:强调宁死不屈的决心,带出对战斗的无畏。
  3. 莫遣只轮归海窟:对归乡的渴望,寓意着将士们不愿意轻易放弃生命。
  4. 仍留一箭射天山:象征着勇气与斗志,尽管身处险境,仍不愿放弃战斗。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语言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归乡比作“裹尸”,增强了哀伤的情感。
  • 夸张:用“射天山”来表达激昂的战斗精神。

主题思想:

整首诗揭示了对国家的忠诚与士兵的英勇,表现了对战争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生死的沉重思考,也有对战斗荣誉的向往。

意象分析:

  • 伏波:象征着勇敢与牺牲。
  • 裹尸:代表对死亡的接受与对故土的思念。
  • 天山:象征着遥远的征途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益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

  2. 诗中提到的“伏波”指的是:
    A. 一个地名
    B. 一位将军
    C. 一种武器
    D. 一种诗体

  3. “仍留一箭射天山”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
    A. 渴望归乡
    B. 表达勇气与斗志
    C. 追求荣华富贵
    D. 反对战争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出塞》
  • 高适《别董大》

诗词对比:

  • 《出塞》与《塞下曲》:同为边塞诗,前者强调离别与思乡,后者则更突出英勇与牺牲。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相关查询

文章烟月 偶见·深山曲路见 结客少年场行 送龚员外赴江州幕 正初和鄂州边郎中见寄 送周郎中还司 进雪诗 爱敬寺有老僧尝游长安言秦雍间事历历可听…示同行客 赋得风光草际浮 送李补阙知韶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断结尾的成语 包含工的成语 甘字旁的字 康熙字典五行属土的字大全_属土汉字解析 颂系 友分 求死不得 关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舌尖音 繁体12画的字有哪些?繁体12画汉字大全 泥金万点 风的繁体字怎么写?风的繁体字书写教程 罄竹难穷 号令如山 齲字旁的字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渊开头的成语 包耳旁的字有哪些?带包耳的汉字大全 鹿字旁的汉字有哪些_认识鹿字旁的字 艮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