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2 05:24: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5:24:34
原文展示:
徐竹窗挽诗 身是江南隐者流,手开瓜圃接田畴。 纵无负郭宁求相,自有东门岂藉侯。 不受红尘欺我眼,谁教白发上人头。 阪陂陂下多春草,一夜西风满地秋。
白话文翻译:
我是江南的隐士,亲手开辟瓜园连接田野。 即使没有富饶的城郭也不追求官职,自有东门的生活何须依赖侯爵。 不被世俗的尘埃蒙蔽我的眼睛,谁能让白发长在人的头上。 山坡下的草地春天茂盛,一夜西风吹过,满地都是秋天的景象。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东阳(1447-1516),明代文学家、政治家,字宾之,号西涯,江西南昌人。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著称,尤以山水田园诗见长。此诗可能是李东阳在隐居生活中对友人徐竹窗的挽诗,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当时社会动荡,文人多有隐逸之志。李东阳通过此诗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自足,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超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身是江南隐者流”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志趣,而“手开瓜圃接田畴”则进一步以具体的田园景象,展现了隐居生活的自给自足和宁静安详。后两句“纵无负郭宁求相,自有东门岂藉侯”,则通过对比,强调了诗人对官职和权贵的淡漠,以及对隐居生活的珍视。最后两句“阪陂陂下多春草,一夜西风满地秋”,以自然景象的变化,隐喻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增添了诗歌的哲理意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强调了自给自足、宁静安详的隐居生活,以及对官职和权贵的淡漠。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身是江南隐者流”一句,表明了诗人的什么身份? A. 官员 B. 隐士 C. 商人 D. 农民
“手开瓜圃接田畴”描绘了什么景象? A. 城市繁华 B. 田园风光 C. 战场厮杀 D. 宫廷生活
“纵无负郭宁求相”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淡漠? A. 财富 B. 官职 C. 名声 D. 权贵
“一夜西风满地秋”隐喻了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夏天的炎热 C. 秋天的丰收 D. 世事的变迁和人生的无常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