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5 06:21: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5 06:21:27
浙上重阳
作者:司空图 [唐代]
登高唯北望,菊助可明。
离恨初逢节,贫居只喜晴。
好文时可见,学稼老无成。
莫叹关山阻,何当不阻兵。
登高的时候只向北方眺望,菊花的香气更显得清明。
离愁恨意在这节日初次相逢,居住贫寒只愿晴天。
好文章在适当的时机才能见到,老了却无成就像农作物一样。
不要叹息道路阻隔,什么时候没有兵戈相见?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司空图,字子云,唐代诗人,号清江,晚唐时期重要的文人之一,以诗、文、书法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表达对人生、自然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重阳节,反映了诗人对节日的感慨与思考,同时也表现了他对生活困境的无奈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浙上重阳》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理的古诗,诗人借重阳节的传统习俗,抒发了对离别、思念的感慨。第一句“登高唯北望”描绘了登高的情景,北望的方向可能暗示了思念的人或故乡。在重阳节,菊花作为节日的象征,增添了清明和美的气息,诗人通过“菊助可明”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接下来的“离恨初逢节”则直接表达了节日带来的离愁,仿佛在提醒人们即使在欢庆的日子里,离别的痛苦也依旧存在。而“贫居只喜晴”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境遇的无奈,尽管身处贫困,仍然希望能有个好天气,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
“好文时可见,学稼老无成”则揭示了诗人对自己一生的反思,尽管努力学习和追求,但最终却没有成就,带有一丝无奈和自嘲。最后一句“莫叹关山阻,何当不阻兵”则是一种对人生艰难的哲学思考,强调了无论何时都会有阻碍,呼唤人们要坚强面对生活的挑战。
整首诗以重阳节为契机,融入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不仅有对传统文化的吟咏,更有对人生困境的深刻思考,兼具情感与哲理,值得细细品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节日的美好与生活的艰难,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思与感慨。在重阳节中,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也有对生活困境的无奈,展现了复杂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浙上重阳》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司空图
D. 白居易
诗中“菊助可明”中的“菊”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鱼
B. 一种花
C. 一种果
D. 一种草
诗中提到的“贫居只喜晴”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B. 对雨天的厌恶
C. 对战争的恐惧
D. 对朋友的思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