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04: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04:39
有感二首 其一
湘水桃源欲问津,
衣冠处处哭秋旻。
宁同白马歼朝士,
肯为黄巾赦党人!
行泽楚臣应抱石,
上书梁狱几全身。
惊心南国添缯缴,
解网还邀圣主恩。
这首诗表达了对湘水桃源的向往,却又感受到周围的悲凉。宁愿像白马一样斩杀朝廷的官员,也愿意为黄巾军赦免那些被抓的人。楚国的臣子应该像抱着石头一样坚定,几乎是用全身的心血去上书请求。南方的动荡让人心痛,解开了困扰的网,仍然希望能得到圣主的恩惠。
缪慧远,清代诗人,代表了清代文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他的诗作往往关注历史,抒发对时局的感慨和个人的理想。
此诗创作于清朝时期,国家动荡,诗人借古人事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渴望,体现出一种悲壮与无奈的情感。
这首诗采用了古典的形式,通过对比和历史典故,展示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及对理想的追求。开头以“湘水桃源”引入,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但随即转入对“衣冠处处哭秋旻”的哀怨,表现出对当下社会的深刻反思。诗中提到“宁同白马歼朝士”,显示了诗人宁愿以极端的方式去反抗腐败的统治,表达了愤懑之情。“肯为黄巾赦党人”则进一步强调了对社会正义的渴望,愿意为被误解的人辩护。紧接着提到“行泽楚臣应抱石”,显示了诗人对忠义的崇尚,以及对历史的追忆。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和强烈的情感对比,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切关怀。最终在“解网还邀圣主恩”中,诗人希望在动荡中得到一丝光明和希望,展现出一种无奈而又坚定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批判,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与对当前社会的不满,体现了对忠义、正义的渴望与信仰。
诗中提到的“湘水”是指哪个地方?
“宁同白马歼朝士”中,白马象征着什么?
诗人对现实的态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