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29: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29:00
原文展示:
疏篁阴阴,长松矫矫。苔静云閒,山清月皎。乐以心会,兴因天随。以诗观诗,是谓管窥。
白话文翻译:
稀疏的竹林阴凉幽深,高大的松树挺拔雄伟。青苔静谧,云朵悠闲,山色清新,月光皎洁。快乐在于心灵的领悟,兴致随天意而自然。通过诗歌来观察诗歌,这就像是用管子窥视天空。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岳珂(约1183-1243),字肃之,号桯史,南宋文学家、史学家。他是岳飞的孙子,继承了家族的文学和史学传统,著有《桯史》等作品。这首诗是岳珂对光宗皇帝待月诗的赞颂,体现了对皇帝诗作的敬仰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岳珂对光宗皇帝的待月诗的赞颂。光宗皇帝(1168-1224),名赵惇,南宋第四位皇帝,他在位期间提倡文学艺术,尤其喜爱诗词。岳珂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皇帝诗作的敬仰,同时也展现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感悟和文学修养。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静谧的自然画卷,通过对竹林、松树、青苔、云朵、山色和月光的细腻刻画,传达出一种宁静和谐的美感。诗中的“乐以心会,兴因天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领悟和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最后两句“以诗观诗,是谓管窥”则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和欣赏的独到见解,认为通过诗歌来观察诗歌,虽然视野有限,但却能深入体会诗歌的精髓。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岳珂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感知。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对自然之美的深刻领悟和对诗歌创作的独到见解。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传达出一种宁静和谐的美感,并强调了心灵的愉悦和自然的和谐。同时,诗人通过对诗歌的观察和欣赏,提出了通过诗歌来深入体会诗歌精髓的观点。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疏篁阴阴”描绘的是什么景象? A. 稀疏的竹林 B. 高大的松树 C. 青苔静谧 D. 云朵悠闲
诗中“乐以心会,兴因天随”表达了什么? A. 对自然之美的深刻领悟 B. 对诗歌创作的独到见解 C. 对皇帝诗作的敬仰 D. 对自然景色的细腻刻画
诗中“以诗观诗,是谓管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对仗 B. 比喻 C. 拟人 D. 排比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