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26: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26:57
已怪社愆期,尚喜巢如故。
过了清明未肯来,莫被春寒误。
常傍画檐飞,忽委空梁去。
忘却王家与谢家,别有衔泥处。
已经怪异于社日的延迟,然而仍然高兴于旧巢的存在。
清明节过了却不肯来,切勿被春寒所误。
常常在屋檐旁飞翔,忽然又停在空梁上。
忘记了王家与谢家,另有地方衔泥归去。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景文,号天池,宋代诗人,生于福建。他的诗词作品风格多样,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物,情感深邃且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季,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与现实的失落,融合了对自然的描写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这首《卜算子·已怪社愆期》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细腻的观察力。开篇以“已怪社愆期”点出时令的延误,诗人借此抒发了对春天的渴望与等待的焦虑。接着,“尚喜巢如故”则展现了对旧有环境的依恋,这种依恋不仅是对自然的感情,也反映了对生活状态的眷恋。
“过了清明未肯来,莫被春寒误”描绘了一种对春暖花开的期待,却又被寒冷所困扰的矛盾情感,展现出诗人对时光和季节变迁的敏感。在“常傍画檐飞,忽委空梁去”中,诗人通过描写鸟儿的飞翔,象征着自由与无拘无束,而“忘却王家与谢家”则是一种对传统束缚的反思,表明了诗人在追寻自我与独立思考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和自然的思考,呼应了人们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对传统和温暖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与时间的思考,以及在变化中对生活的坚持与追求,表现了对传统的反思与对新生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已怪社愆期”中的“社愆期”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王家与谢家”代表的是?
诗中“衔泥处”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