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十山歌呈太守胡平一》

时间: 2025-07-27 10:20:08

诗句

近有村人带血论,使君亲与验伤痕。

骛行刚道非行劫,只是行人两作喧。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0:20:08

诗词名称: 十山歌呈太守胡平一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近有村人带血论,使君亲与验伤痕。
骛行刚道非行劫,只是行人两作喧。


白话文翻译:

最近有村民带着伤口来争论,使君亲自来查看伤痕。
行走在正道上的人并不是受害者,只是路上行人彼此喧闹。


注释:

字词注释:

  • 近有:最近有。
  • 村人:村子里的人。
  • 带血论:带着血来争论,指有伤的村民。
  • 使君:称呼官员,这里指太守。
  • 亲与:亲自前来。
  • 验伤痕:检查伤口。
  • 骛行:急速行走。
  • 刚道:正道,指正常的道路或行为。
  • 非行劫:并不是遭遇劫难。
  • 作喧:喧闹。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使君”指的是官员,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官民关系的紧张和矛盾,表明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尤其是对乡村民生的关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生于1180年,卒于1250年。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善于描写自然景色和乡村生活,作品中常流露出对民生的关注和对社会时事的思考。

创作背景: 《十山歌呈太守胡平一》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与民生困苦使得诗人关注民间疾苦,反映了当时乡村生活的艰辛与复杂的官民关系。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生活化的场景,表现了诗人对乡村民生的关注。诗中描绘了村民带伤前来与官府争论,反映出社会的不安定与冲突。通过“使君亲与验伤痕”的描写,诗人展现了官员对于民众疾苦的责任感,同时也暗示出官民之间的隔阂与误解。第二联“骛行刚道非行劫,只是行人两作喧”则进一步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强调了行人之间的喧闹和无谓的争论,反映出一种对现实的无奈和失望。这首诗在叙述中蕴含着深刻的社会观察,展现了杨万里关心社会的情怀,也体现了他对民生问题的敏感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近有村人带血论:最近有村民受了伤,带着血来争论。
  2. 使君亲与验伤痕:太守亲自前来查看这些伤痕,体现出官员的责任感。
  3. 骛行刚道非行劫:行走在正道上并没有遭遇劫难,暗指无辜的行人。
  4. 只是行人两作喧:只是路上的人们在争吵,流露出社会的不安与冲突。

修辞手法:

  • 对仗:两联之间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 比喻:以“带血论”比喻社会的纷争和不和谐的声音。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题围绕社会矛盾,反映出官民之间的隔阂与冲突,表达了诗人对民生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村人:象征民众,代表基层百姓的声音与诉求。
  • 血伤:象征苦难与冲突,反映社会动荡。
  • 使君:象征权力与责任,代表官府的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使君”指的是谁? A. 村民
    B. 官员
    C. 诗人
    D. 行人

  2. 诗中提到的“带血论”是指什么? A. 君主受伤
    B. 村民的争论
    C. 诗人的创作
    D. 自然现象

  3. 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A. 欢乐
    B. 失望与无奈
    C. 愤怒
    D. 平静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卖炭翁》

诗词对比: 杨万里的《十山歌呈太守胡平一》与杜甫的《春望》均关注民生与社会现象,虽风格有所不同,但都传达了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关心与对社会不公的反思。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文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清平乐 题邹吉玲诗词集及所著说部 清平乐 曲径 清平乐 二月六日怀仁堂席上获晤彭真市长,谈艺甚欢,赋呈小调 清平乐 清平乐 清平乐 癸卯岁不尽八日立春,赋寄萧向荣将军 清平乐 上元 清平乐·默园属题所为玉辟邪词后 清平乐 其三 春闺 清平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鄙于不屑 虎字头的字 造谤生事 龍字旁的字 噙齿戴发 天赐之福 框框 紫风流 田字旁的字 啜英咀华 绞丝旁的字 眷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舌字旁的字 因陋就隘 进退存亡 瓢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步履如飞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