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1 09:23: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09:23:43
原文展示:
暮天丝雨轻寒,二分春色看看过。梅花谢了,苍苔万点,香残粉污。犹喜墙头,一枝娇袅,杏腮微露。算几回逗晓,朱阑独倚,悄只怕东风大。浮世名缰利锁。这区区要须识破。沧波夜月,翠微云树,依然还我。重结鸥盟,细听莺语,自歌自和。问黄沙飞镞,红尘走马,又还知么。
白话文翻译:
傍晚时分,细雨带着轻寒,春天的景色已过了一半。梅花凋谢,地上布满青苔,花香和粉末都已残败。但仍欣喜于墙头上那一枝娇嫩的杏花微微露出花蕾。算来几次清晨独自倚在红栏杆上,悄悄地只怕东风太强。在这个纷扰的世间,名利如同束缚的缰绳和锁链。这些微不足道的东西必须看破。夜晚的波涛映着月光,翠绿的山峦和云雾缭绕的树木,依然属于我。重新结交朋友,细细聆听黄莺的歌声,自己唱歌自己应和。问那黄沙中飞舞的箭矢,红尘中奔波的马匹,你们又知道些什么呢?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榘,宋代诗人,生平不详。其诗作多以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为主题,风格清新脱俗,善于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对世事的洞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春天景色的感慨和对世事名利的超脱态度。诗中通过对梅花凋谢、杏花微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同时,通过对名利的超脱和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诗人的人生哲学和审美情趣。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中,“暮天丝雨轻寒”一句,既描绘了傍晚时分的细雨和轻寒,又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冷清。“梅花谢了,苍苔万点”,通过对梅花凋谢和青苔遍布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美好的惋惜和对自然变化的感慨。“犹喜墙头,一枝娇袅,杏腮微露”,则通过对杏花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新生美好的期待和喜悦。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名利的超脱和对自然的热爱,表达了自己的人生哲学。“浮世名缰利锁”,诗人认为名利如同束缚的缰绳和锁链,必须看破。“沧波夜月,翠微云树,依然还我”,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归属感。“重结鸥盟,细听莺语,自歌自和”,诗人通过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展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审美情趣。
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和对名利的超脱,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诗人通过对梅花凋谢、杏花微露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通过对名利的超脱和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诗人的人生哲学和审美情趣。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暮天丝雨轻寒”描绘的是什么时间段的景象? A. 清晨 B. 傍晚 C. 深夜 D. 正午
诗中“梅花谢了,苍苔万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惋惜 C. 愤怒 D. 平静
诗中“浮世名缰利锁”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态度是怎样的? A. 追求 B. 超脱 C. 无所谓 D. 厌恶
诗中“沧波夜月,翠微云树”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孤独 B. 超脱 C. 热爱 D. 悲伤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