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4:29: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4:29:03
睡魔困衰翁,白日坐兀兀
忽然振衣起,目了尚如鹘。
凭高望中原,佳气未消歇,
逆贼稽大刑,痛愤深至骨。
新霜下昌陵,草有胡马齕,
羽林百万士,何日闻北伐?
贱臣官有守,不敢叫行阙。
梦中涉黄河,太行高硉矹。
天河未洗兵,封豕食上国,
坐令河洛间,百郡暗荆棘。
夷吾非王佐,尚足救左衽。
中原消息断,吾辈何安寝?
世俗苦龌龊,谁与共此功
安知无奇士,悲歌燕市中。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陆游在白天感到困倦,突然振作精神,像猎鹰一样望向中原,心中满是对国家局势的忧虑和愤怒。他站在高处,看到中原的气候依旧没有平息,面对朝廷的逆贼,心中愤懑之情深入骨髓。新霜覆盖着昌陵,草地上有胡人骑马的痕迹,羽林军队人数众多,但何时才能听到北伐的号角?贱臣们守着官位,不敢呼喊出征的号令。梦中他渡过黄河,看见太行山高耸入云,天河尚未洗净战争的血腥,封豕如同食国。坐看河洛之间,百郡都陷入荆棘丛生的困境。夷吾虽非王佐,但仍然足以拯救困境。中原的消息断绝,我辈又如何能够安稳入睡?世俗的污浊让人痛苦,谁能与我共谋这功业?又怎能知道没有奇士,悲歌在燕市中回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的一生经历了国家的沦陷和战乱,深感忧国忧民。他的诗作常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社会的关切。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势衰弱、外敌入侵的时期,诗人感受到强烈的危机感和忧虑,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对逆贼的愤慨。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强烈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开头以“睡魔困衰翁”说明了身心的疲惫,紧接着“忽然振衣起”,展现出诗人内心的觉醒与激昂。诗中的“凭高望中原”不仅是对地理的描绘,更是对国家未来的展望与担忧。诗人用“佳气未消歇”来反衬国家局势的严峻,接着对“逆贼”的控诉,情感深沉,愤懑至极。
在后面的描写中,诗人通过“新霜下昌陵”以及“羽林百万士”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沉重的历史氛围,反映出南宋时期的动荡不安。诗中提到的“贱臣官有守,不敢叫行阙”则揭示了朝廷中的腐败与无能,进一步加剧了诗人的无奈与痛苦。诗的最后,诗人用“世俗苦龌龊,谁与共此功”的句子,表达了他对能人志士的渴望与对现实的失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陆游作为爱国诗人的深厚情怀与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沦陷的深切忧虑以及对能人志士的渴求。陆游通过对中原现状的描绘,传达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他作为爱国者的坚定信念。
诗中“睡魔困衰翁”意指什么?
“目了尚如鹘”中“鹘”象征什么?
诗人对逆贼的态度是?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陆游的《燕堂独坐意象殊愦愦起登子城作此诗》更加强调个人的情感与国事的联系,而杜甫则是通过更宏观的视角描绘国家的动荡与民生的苦难。虽然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担忧,但陆游更侧重于对现状的直接愤懑,而杜甫则更为沉痛与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