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9:23: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9:23:25
迹熟荀家见弟兄,
九霄同与指前程。
吹嘘渐觉馨香出,
梦寐长疑羽翼生。
住僻骅骝皆识路,
来频鹦鹉亦知名。
登龙不敢怀他愿,
只望为霖致太平。
我在荀家的家里见到了我的兄弟,
在高空中一起指引未来的道路。
渐渐地,吹嘘的气息中飘出芬芳,
在梦中我常常怀疑自己是否长出了羽翼。
住在偏僻地方的骏马都认识路,
经常来访的鹦鹉也知道我的名声。
登上龙门时我不敢有其他的愿望,
只希望能为天降甘霖带来太平。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张蠙,唐代诗人,生活在唐朝盛世,受当时文化氛围的影响,作品多表现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社会环境较为安定,文化繁荣,诗人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表达了对未来的憧憬与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对平安太平生活的向往。
《献所知》是一首充满理想与追求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与兄弟的相聚,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展望。开篇提到的“迹熟荀家见弟兄”,不仅展示了诗人与家族的联系,更暗示着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接下来的“九霄同与指前程”则进一步升华了理想的高度,象征着对未来无限可能的指引。
“吹嘘渐觉馨香出,梦寐长疑羽翼生”描绘了在追求理想过程中,逐渐感受到的成果与自我怀疑的心境,反映了人在追求理想时的矛盾与挣扎。而“住僻骅骝皆识路”一句,则隐喻了即使身处偏僻,才俊也能找到道路,表达了对才能的信心与希望。
最终,诗人以“登龙不敢怀他愿,只望为霖致太平”收尾,强调了对成功的渴望,但同时也不忘对社会安宁的期盼,体现了诗人广阔的胸怀和责任感。这首诗不仅是个人理想的抒发,更是对社会和谐、太平盛世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展示个人理想与社会责任的双重追求,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强调了在追求理想时应保持的谦卑与对社会的关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荀家”是谁的家族?
A. 孟子
B. 荀子
C. 庄子
答案:B
诗人希望通过成功带来什么?
A. 财富
B. 名声
C. 太平
答案:C
“九霄”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现实
B. 未来的理想
C. 过去的经历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张蠙的《献所知》和王维的《送别》,两首诗都表现了对理想的追求与人际关系的珍视,但张蠙更注重社会责任与个人成就的结合,而王维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