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2:04: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04:30
沧海化桑田。沉醉苍天。算公丘壑老风烟。不必桃源寻往境,便抵神仙。国事付儿肩。猛着先鞭。陆沉倘起看他年。铸像若论功首在,也要巍然。
大海变成了桑田,真是令人陶醉于这苍天之下。想想公(指古代的贤人)所留下的山川和风烟,何必去寻找那桃花源的往昔境地,眼前已是神仙般的存在。国事就交给年轻一代去承担,勇敢地挥动着先鞭。如果陆地沉没了,未来的日子又会如何?如果要铸造纪念碑来论功行赏,首先应当是巍然屹立的。
宁调元,清代诗人,擅长古体诗,作品多表达个人情感与对社会时事的关注。其诗作通常具有深厚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本诗写于清代,时值国家变迁之际,诗人以个人感受为出发点,反映了对历史变迁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浪淘沙》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诗人在情感上表现出一种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责任感。首句“沧海化桑田”以自然的变化引入,象征着时间的无情与万物的变迁。接着,“算公丘壑老风烟”则表现出对历史的尊重和对古贤人智慧的追忆,暗示着历史的积淀是我们今日立足的根基。
诗中提到“桃源”,不仅指向一个理想的人生境界,也暗示了现实中的无奈与追寻。诗人呼唤年轻一代担负起国家的重任,“国事付儿肩”表现出对未来的期许与责任感。最后,诗人在“铸像若论功首在,也要巍然”中,强调了对功绩的评价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而应有深厚的内涵,值得后人铭记。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正是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未来的信心,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历史的反思与未来的期望,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怀,强调年轻一代要勇于担当,开创未来,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沧海化桑田”中的“桑田”是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桃源”指的是什么?
“国事付儿肩”表达了什么情感?
宁调元的《浪淘沙》与杜甫的《登高》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两者都对历史的感慨与未来的思考有着深刻的探讨。宁调元更强调年轻人的责任,而杜甫则表现出一种对时局的无奈与悲伤。
以上是对《浪淘沙》的全面分析,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