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燕台》

时间: 2025-04-27 07:24:16

诗句

礼士招贤万古名,高台依旧对燕城。

如今寂寞无人上,春去秋来草自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24:16

原文展示:

燕台
汪遵

礼士招贤万古名,高台依旧对燕城。
如今寂寞无人上,春去秋来草自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名士的追忆与感慨。诗人在高台上招贤纳士的美名流传千古,但如今高台依然矗立,却无人前来。随着春去秋来,草木自生,显得格外寂寞,令人感慨时光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

注释:

字词注释:

  • 礼士:指有德有才的士人。
  • 招贤:招纳贤才。
  • 万古名:指流传千古的名声。
  • 高台:指高耸的台地,象征权势与荣耀的地方。
  • 燕城:指燕国的都城,可能是指古代的北京。
  • 寂寞:孤独、冷清。
  • 草自生:草木自然生长,象征岁月的流逝。

典故解析:

燕台是古代名士招贤纳士的场所,诗中提到的“礼士招贤”反映了古代士人对于德才兼备的推崇。同时,燕城的高台则可以引发对历史的追思,许多英才在此曾经聚集,如今却显得无比冷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遵是唐代的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风格多以清新自然著称,常表达对历史和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在唐代,士人的地位和影响力非常重要,本诗可能是在汪遵对历史兴衰的思考中创作的,表达了对古代贤士的追忆和对现实的失落感。

诗歌鉴赏:

《燕台》通过对高台的描写,折射出诗人对历史的追思与现实的无奈。开头两句提到了“礼士招贤”的传统,显示出古代士人对人才的渴望与重视,仿佛在回响着历史的辉煌。然而,随着诗句的推进,“如今寂寞无人上”这句则突出了现实的冷清与孤独,形成鲜明的对比。人们曾在此聚集交流,如今却无人问津,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尽的惆怅。

诗中“春去秋来草自生”意象的运用,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轮回。草木依旧生长,但人事却已不同,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与新的开始。这种对比不仅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也让人对未来充满了思考。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既有对往事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礼士招贤万古名:古代以来,招揽人才的名声流传千古,强调了士人和求贤的传统。
  2. 高台依旧对燕城:高台依然矗立,与燕城相对,象征着历史的延续。
  3. 如今寂寞无人上:现实中高台上却没有人来,显得冷清与孤独,反映了人事的变迁。
  4. 春去秋来草自生:随着季节的变换,草木自然生长,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轮回。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春去秋来”,形成了时间的对比。
  • 意象:高台与燕城象征历史与现实的对立。
  • 拟人:草自生,赋予草木生机,象征生命的延续。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往昔繁华的追忆与现实孤独的感慨,体现了历史与个人命运的关系,反映了诗人对人事无常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台:象征权力与荣耀。
  • 燕城:象征历史的文化底蕴。
  • 草自生:象征生命的顽强与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燕台》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汪遵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春去秋来”主要表述了什么?

    • A. 时间的流逝
    • B. 人的离去
    • C. 物候的变化
    • D. 自然的生长
  3. “礼士招贤万古名”中“万古名”指的是什么?

    • A. 古代的名声
    • B. 未来的荣光
    • C. 现世的传承
    • D. 个人的成就

答案:

  1. C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汪遵的《燕台》与杜甫的《春望》均表达了对历史与现实的思索,但汪遵更侧重于对往昔的追忆,而杜甫则更加强调现实的苦闷与忧愁。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解读》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拜表回闲游 府西池 三月晦日晚闻鸟声 太湖石 寄微之(时微之为虢州司马) 冬日早起闲咏 秋夜听高调凉州 答崔侍郎、钱舍人书问,因继以诗 闻微之江陵卧病以大通中散碧腴垂云膏寄之因题四韵 涧底松·有松百尺大十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祇的词语有哪些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惭色 卑身屈体 世代 哮呼 掩眼法 茅屋土阶 飠字旁的字 局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馬字旁的字 暗室屋漏 水坝 阜字旁的字 镸字旁的字 甘拜下风 立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