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7:24: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24:16
燕台
汪遵
礼士招贤万古名,高台依旧对燕城。
如今寂寞无人上,春去秋来草自生。
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名士的追忆与感慨。诗人在高台上招贤纳士的美名流传千古,但如今高台依然矗立,却无人前来。随着春去秋来,草木自生,显得格外寂寞,令人感慨时光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燕台是古代名士招贤纳士的场所,诗中提到的“礼士招贤”反映了古代士人对于德才兼备的推崇。同时,燕城的高台则可以引发对历史的追思,许多英才在此曾经聚集,如今却显得无比冷清。
作者介绍:
汪遵是唐代的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风格多以清新自然著称,常表达对历史和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在唐代,士人的地位和影响力非常重要,本诗可能是在汪遵对历史兴衰的思考中创作的,表达了对古代贤士的追忆和对现实的失落感。
《燕台》通过对高台的描写,折射出诗人对历史的追思与现实的无奈。开头两句提到了“礼士招贤”的传统,显示出古代士人对人才的渴望与重视,仿佛在回响着历史的辉煌。然而,随着诗句的推进,“如今寂寞无人上”这句则突出了现实的冷清与孤独,形成鲜明的对比。人们曾在此聚集交流,如今却无人问津,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尽的惆怅。
诗中“春去秋来草自生”意象的运用,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轮回。草木依旧生长,但人事却已不同,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与新的开始。这种对比不仅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也让人对未来充满了思考。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既有对往事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奈。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往昔繁华的追忆与现实孤独的感慨,体现了历史与个人命运的关系,反映了诗人对人事无常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燕台》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春去秋来”主要表述了什么?
“礼士招贤万古名”中“万古名”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汪遵的《燕台》与杜甫的《春望》均表达了对历史与现实的思索,但汪遵更侧重于对往昔的追忆,而杜甫则更加强调现实的苦闷与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