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午日处州禁竞渡》

时间: 2025-07-12 09:24:13

诗句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09:24:13

原文展示: 午日处州禁竞渡 汤显祖 〔明代〕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白话文翻译: 独自用菖蒲和竹叶制成的杯子饮酒,从蓬城踏着芳草初次归来。明知不会像瓯江那样死去,为何还要劳烦舟船来吊唁屈原呢?

注释:

  • 菖蒲:一种水生植物,古人常用于制作酒杯。
  • 竹叶杯:用竹叶装饰的酒杯。
  • 蓬城:指诗人所在的地方,可能是一个长满芳草的地方。
  • 瓯江:浙江的一条河流,这里可能指屈原投江的地方。
  • 舟楫:船只。
  • 吊屈:吊唁屈原,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因政治失意投江自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汤显祖是明代著名的剧作家和诗人,以其剧作《牡丹亭》最为著名。他的诗歌多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端午节时所作,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屈原的敬仰以及对传统习俗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端午节习俗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传统节日的独特感受。诗中“独写菖蒲竹叶杯”一句,既描绘了诗人独自饮酒的情景,也暗示了节日的氛围。“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则表达了对屈原的敬仰,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死的深刻思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传统节日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对传统文化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独写菖蒲竹叶杯”:诗人独自使用菖蒲和竹叶制成的杯子饮酒,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又充满节日氛围的场景。
  • “蓬城芳草踏初回”:诗人从长满芳草的蓬城初次归来,这里的“踏初回”可能意味着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情。
  • “情知不向瓯江死”:诗人明知自己不会像屈原那样投江自尽,这里表达了对屈原的敬仰和对生死的思考。
  • “舟楫何劳吊屈来”:既然不会投江,那么舟船来吊唁屈原就显得多余了,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传统习俗的反思。

修辞手法:

  • 比喻:“菖蒲竹叶杯”比喻诗人使用的酒杯,营造节日氛围。
  • 反问:“舟楫何劳吊屈来”通过反问表达了对传统习俗的反思。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端午节习俗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对传统文化的反思。诗人通过对屈原的敬仰,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同时也通过对生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菖蒲竹叶杯:象征节日氛围和诗人的孤独。
  • 蓬城芳草:象征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情。
  • 瓯江:象征屈原的牺牲和诗人的生死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菖蒲竹叶杯”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种酒杯 C. 一种装饰品 D. 一种食物 答案:B

  2. 诗中“情知不向瓯江死”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思考? A. 对屈原的敬仰 B. 对生死的思考 C. 对传统习俗的反思 D. 对节日氛围的感受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端午日》(杜甫) 诗词对比: 杜甫的《端午日》与汤显祖的《午日处州禁竞渡》都是描写端午节的诗作,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而汤显祖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个人情感和生命意义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汤显祖诗选》、《中国古代节日诗选》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谒金门(一雨扫烦暑,自漉玉友,醉余因次韵赵长卿) 霜天晓角·合儿幽静处 临江仙(赏花) 夜行船(送胡彦直归槐溪) 水龙吟(自遣) 探春令 南乡子 品令 菩萨蛮·倚楼小小穿针女 鼓笛慢(甲申五月仙源试新水。雨过丝生荷香袭人,因感而赋此词。时病眼)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兵上神密 熙熙壤壤 立刀旁的字 包含蜜的成语 竖心旁的字 空首 像心称意 三板 轻傜薄赋 秉拂 兰芝常生 遗魂亡魄 井冽寒泉食 颠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扉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鹵字旁的字 长字旁的字 工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