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咏尘》

时间: 2025-07-12 09:46:12

诗句

凌波起罗袜,含风染素衣。

别有知音调,闻歌应自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09:46:12

原文展示:

咏尘
骆宾王 〔唐代〕
凌波起罗袜,含风染素衣。
别有知音调,闻歌应自飞。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轻盈的罗袜在水面上轻轻起舞,素白的衣裳在风中轻轻染上色彩。
这里有别样的知音之声,听到这歌声的人应该也会跟着飞翔。

注释:

字词注释:

  • 凌波:在水面上轻盈行走的样子。
  • 罗袜:用细纱织成的袜子,轻薄而雅致。
  • 含风:带着风,形容轻盈飘逸的状态。
  • 素衣:素色衣裳,通常指白色,象征纯洁。
  • 知音:理解自己的人,这里指能够欣赏诗歌的人。
  • 自飞:自然地飞翔,形容心情愉悦。

典故解析:

“知音”最早出自《庄子》,指能够理解和欣赏音乐的人。这里用来形容对诗歌有深刻理解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骆宾王(约公元640年-684年),唐代著名诗人,以骈文见长,作品多以情感细腻、意象丰富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咏尘》创作于唐代,正值盛唐时期,社会风气开放,文人之间的交流频繁,诗人们常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考。

诗歌鉴赏:

《咏尘》通过描绘轻盈的罗袜和素衣,传达了一种飘逸、自在的情感。首句“凌波起罗袜”展现了一种轻盈的姿态,仿佛人如同风中舞动的精灵,带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接下来的“含风染素衣”则描绘了衣裳在风中轻轻拂动的景象,展现了一种柔美和自然的状态。这两句诗不仅仅是对景物的描写,更是对一种自由、洒脱生活状态的向往。

后两句“别有知音调,闻歌应自飞”则引入了音乐的意象,表达了诗人与知音之间心灵的契合和共鸣。它不仅仅是对声音的赞美,更是对理解与欣赏的渴望。诗人在这里用“自飞”来形容听到音乐后的心情,仿佛在说,真正的艺术能让人心灵升华,达到一种自由的境界。

整首诗在意象上营造了一种轻盈、自由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知音的渴望,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凌波起罗袜:描绘了在水面上轻盈行走的美丽形象,表现出一种轻快的状态,仿佛人随水波而动。
  • 含风染素衣:素衣在风中轻轻荡漾,展现出一种柔美的姿态,增强了画面的动感。
  • 别有知音调:引入了音乐的概念,暗示了诗人与知音间的默契。
  • 闻歌应自飞:表达了听到美好音乐后,内心随之飞扬的愉悦感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比作在水面上轻盈起舞的状态,形象生动。
  • 拟人:衣裳在风中“染”的状态,赋予了衣物以生命。
  • 对仗:整首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使得音律和谐,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主要表达了对自由、轻盈生活的向往和对知音的渴望,传达出一种洒脱和愉悦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罗袜:象征轻盈和优雅。
  • 素衣:象征纯洁和自然。
  • 知音:象征理解和心灵的共鸣。
  • 飞翔:象征自由和心灵的升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描绘的“罗袜”是在什么地方起舞?
    A. 草地
    B. 水面
    C. 天空
    D. 房间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知音”指的是____

  3.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对还是错?

答案:

  1. B
  2. 理解自己的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细腻。
  • 《登鹳雀楼》(王之涣):展现壮丽的自然景观,激励人心。

诗词对比:

  • 《咏尘》与《静夜思》: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美的向往,但《咏尘》更侧重于轻盈与自由的感觉,而《静夜思》则充满了对故乡的深情思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骆宾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南歌子 南歌子 南歌子 其三 南歌子 北上途中吟寄君培 南歌子二首 其二 南歌子 闻鹭 南歌子 南歌子 晨起缀扬州土语 南歌子 南歌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鼠字旁的字 包含涸的词语有哪些 謻榭 舌字旁的字 匕字旁的字 带砺河山 叠见层出 蚁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质碍 凵字底的字 努目 拨雨撩云 铺谋 弄竹弹丝 包含茸的词语有哪些 韋字旁的字 离磬 东门逐兔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