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5 08:29: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5 08:29:10
日落寒郊烟物清,
古槐阴黑少人行。
关门西去华山色,
秦地东来河水声。
夕阳西下,寒冷的郊外烟雾弥漫,周围的景物显得格外清晰。古老的槐树阴影下,行人稀少,显得有些冷清。关门向西望去,可以看到华山的轮廓,东边传来河水潺潺的声音。
此诗并未涉及具体的历史典故,但提到的华山和秦地都与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密切相关。华山是五岳之一,象征着险峻与雄伟;而秦地则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曾是秦国的领地,代表着古代的政治中心。
作者介绍:张祜,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生活细腻的观察而著称。他的诗作多描写山水风光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晚秋时节,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悟,以及对生命流逝的思考。潼关作为历史名关,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诗人在此地创作,情感更为深厚。
《晚秋潼关西门作》是一首极具意境的诗作,通过描绘秋日傍晚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考。第一句“日落寒郊烟物清”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寒冷的郊外,烟雾渐散,景物清晰的情景,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接着的“古槐阴黑少人行”让人感受到一种冷清与孤独,古槐的阴影下,行人稀少,似乎在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孤独。
第三句“关门西去华山色”描绘了潼关向西望去的壮丽景色,华山的雄伟在暗示着一种庄严和永恒。而最后一句“秦地东来河水声”则通过河水的声音,带来了一种流动的意象,象征着时间和生命的延续。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自然的永恒与人类的渺小,同时也引发了对生命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华山”是中国的哪座山?
诗中“古槐阴黑少人行”中的“少人行”指什么?
“日落寒郊烟物清”中的“烟物清”是指什么状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