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9:12: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9:12:35
作者: 史浩 〔宋代〕
远岫数堆苍玉髻。
平湖千顷碧琉璃。
笙歌催我上船时。
载月有如浮玉鉴,
采莲还复拥燕脂。
更于何处觅瑶池。
远处的山峦像几束青色的玉髻般耸立,
广阔的湖面如同碧绿的琉璃。
笙歌声催促我登船的时刻。
月光映照着水面,宛如漂浮的玉镜,
采莲归来时又沉醉于红色的脂粉。
我还能在何处寻找那仙境瑶池呢?
作者介绍: 史浩,字君复,号渔隐,宋代词人。他以词风清丽、情感细腻而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与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浣溪沙》成诗于宋代,正值国家安定、经济繁荣的时期。诗人常游览湖畔,感受自然之美,借景抒情,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浣溪沙》是一首典型的宋词,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心灵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诗的开头描绘了远处的山峦和广阔的湖面,色彩鲜明,意象生动,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世界。山峦如玉髻,湖面如琉璃,展现了自然的纯净与和谐美。接着,笙歌声的出现,使得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交融,诗人被音乐所吸引,情不自禁地想要乘船而去,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向往。
接下来的“载月有如浮玉鉴”,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照射在水面上的美丽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感受。最后一句“更于何处觅瑶池”,则是一种对理想境界的追寻,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似乎在询问,何处才是理想的归宿。
整首词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美的赞颂,又有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展现出宋代词人的才华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中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的情感基调。
诗词测试:
诗中“远岫”指的是什么?
A. 远处的山峦
B. 近处的河流
C. 黄昏的天空
D. 星星的光辉
“载月有如浮玉鉴”中“浮玉鉴”是指什么?
A. 诗人的心情
B. 水面如镜的景象
C. 远处的山影
D. 船的样子
诗人对“瑶池”的追寻象征着什么?
A. 对财富的渴望
B. 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C. 对名声的追逐
D. 对权力的追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