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39: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39:28
贺新郎 其二 秋夜
作者: 曹尔堪 〔清代〕
乌鹊刚栖了。坐新秋月痕如线,汉光如晓。水上凉风吹不止,又有高梧夹道。问更漏已敲多少。阶下新开花似雪,细端相抹丽花还小。何今夕,香犹早。轻风一阵云如扫。晚波凉青菱正绽,红莲欲老。整理吟怀待黄菊,拟向东篱倾倒。那更有多愁怀抱。紫蓼白蘋无限景,向清江一笛惊鸥鸟。人何在,在天表。
刚刚栖息的乌鹊,坐在新秋的夜晚,月光细如丝线,汉代的光辉如同清晨的曙光。水面上凉风不断吹来,两旁高大的梧桐树夹道而立。我问着更漏已经敲了多少声。阶下新开的花朵似雪,细细的花瓣还显得娇嫩。今天晚上,香气似乎来得太早。轻风一阵,云彩似被扫荡。晚上的波浪凉意袭来,青菱正盛开,红莲却已开始衰老。我整理着我的吟怀,等待着黄菊的开放,打算向东篱倾倒。还有那无尽的多愁善感。紫蓼和白蘋的美景无限,向清江轻声吹笛,惊起了鸥鸟。人在哪里呢?在天边。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曹尔堪(约1660-约1730),字懋成,号雪涛,清代诗人,擅长词,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他的诗词语言清丽,情感真挚,常蕴含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贺新郎 其二 秋夜》创作于清代秋季,正值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观察与思考,反映了他对人生、情感的感慨与哲思。
《贺新郎 其二 秋夜》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秋夜的静谧与美丽。诗中以“乌鹊刚栖”开篇,便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的秋夜场景,描绘出乌鹊栖息的情景,象征着秋天的到来。接下来的“新秋月痕如线”,则通过细腻的月光,传达出一种清新的气息。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新开花似雪”,将秋夜的清冷和花开的美丽结合,营造出一种恬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
诗人在描写自然景象的同时,也流露出内心的感慨与思索。特别是在“那更有多愁怀抱”一句,诗人表达了对人生的无奈与感伤,展现了丰富的情感层次。最后一句“人何在,在天表”,则是对人生孤独的思考,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令人深思。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讲究,既有自然的描绘,又有情感的流露,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统一,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孤独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汉光”指的是哪个朝代的光辉?
A. 唐代
B. 汉代
C. 宋代
D. 明代
“问更漏已敲多少”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思考?
A. 生命的意义
B. 自然的变化
C. 时间的流逝
D. 情感的孤独
诗中提到的“青菱”和“红莲”分别象征了什么?
A. 生命的开始与结束
B. 秋天的美丽与衰老
C. 情感的复杂与简单
D. 自然的生机与枯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