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题云海亭》

时间: 2025-04-26 21:04:20

诗句

亭前山色绕危栏,亭下波涛直浸山。

波上渔舟亭上客,相看浑在画图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04:20

原文展示:

题云海亭
作者: 尤袤 〔宋代〕

亭前山色绕危栏,
亭下波涛直浸山。
波上渔舟亭上客,
相看浑在画图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云海亭前的美丽景色。亭子前面环绕着青山,亭子下面的波涛直逼山边。波浪上漂浮着渔舟,亭子上的客人们彼此对视,仿佛身处一幅美丽的画卷之中。

注释:

  • 亭前:亭子前面。
  • 山色:山的景色,指青山的色彩。
  • 危栏:高耸的栏杆。
  • 波涛:波浪,海浪的声音。
  • 直浸:直接入侵,形容波涛涌向山边。
  • 渔舟:捕鱼的小船。
  • 相看:彼此对视。
  • 画图间:仿佛置身于画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尤袤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尤袤的诗作多表现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思考。他的作品常常融入个人的情感体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题云海亭”是尤袤在游览云海亭时的即兴创作,反映了他对美好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生活的感悟。在当时,许多文人都喜欢游山玩水,吟诗作对,以表达他们对自然的热爱与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云海亭为中心,描绘了亭前山色和亭下波涛的美丽景象。第一句“亭前山色绕危栏”通过“绕”字,展现了山色的环绕,给人一种景致悠然、层层叠叠的感觉;接着“亭下波涛直浸山”,以“直”字强调波涛的势不可挡,形成了山水之间的鲜明对比,展现了自然的力量与美。

第三句“波上渔舟亭上客”将波上渔舟与亭上客人相对照,渔舟与客人之间形成了动态与静态的对比,生动地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最后一句“相看浑在画图间”则是对整个景象的升华,诗人通过对视的瞬间,将此情此景化为一幅美丽的画卷,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默契与美好。

整首诗构思精巧,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在美景中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亭前山色绕危栏:描绘亭前的山色环绕着高耸的栏杆,展现出自然的优美。
  • 亭下波涛直浸山:波涛直逼山边,表现出自然的力量。
  • 波上渔舟亭上客:波涛上漂浮着渔舟,亭子上坐着的客人,两者形成一个和谐的画面。
  • 相看浑在画图间:彼此对视,宛如身处一幅美丽的画卷中,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亭前山色”和“亭下波涛”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游人对视的情景比作画图,增添了诗意。
  • 意象:山、波、舟、客等意象相互交融,构成了一幅动静结合的自然画卷。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场景,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情感。

意象分析:

  • 山色:象征自然之美,代表着安宁与静谧。
  • 波涛:象征力量与动感,体现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 渔舟:代表着生活的简单与朴素,渔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 :象征人类在自然中的栖息地,体现人对自然的依赖与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亭下波涛直浸山”的意思是什么? A. 波涛涌向山边
    B. 山色环绕四周
    C. 渔舟在水中漂浮

  2. 诗人通过“相看浑在画图间”想表达什么? A. 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B. 画图的技巧
    C. 游客的烦恼

  3. 诗中描绘的主要意象有哪些? A. 山、波、舟、客
    B. 风、雨、花、月
    C. 城、市、桥、路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庐山谣》:同样描绘山水风光,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但更注重情感的抒发。
  • 《山居秋暝》:通过描写山居生活,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情感更加细腻。

参考资料:

  • 《宋诗集成》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通泉李君 夏港僧舍 王总卿生日二首 次韵李参政湖上杂咏录寄龙鹤坟庐 次肩吾庆生日韵 其二 次韵虞永康 次韵李参政见寄三首 过大安军黑水阻涨憩崇道观以需涨落乃济 登冠山次瞻叔兄壁间旧韵 张运判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背腹受敌 韭字旁的字 包含太的成语 使女 车字旁的字 示字旁的字 遮笼 充溢 翩翩风度 至字旁的字 眉扬气吐 耂字旁的字 遗材 金枝花萼 笑面老虎 拙句 经开头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