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20:35: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20:35:29
吟身春共瘦,独立望江亭。
越水荒荒白,吴山了了青。
军降欣解甲,民喜罢抽丁。
拍碎阑干曲,吞声血泪零。
我在春天里独自感到憔悴,站在江边的亭子上眺望。
越江水面苍白荒凉,吴山在远处若隐若现。
军队降服了,欣然解甲,百姓们欢喜不再征发丁口。
我无奈叹息,拍碎了栏杆,忍不住流下血泪。
汪元量,字子宁,号石田,生活在宋代,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他的诗作常以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感为主,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汪元量的诗多体现出对社会动荡和民生疾苦的关注,反映了对生活的深切思考。
这首诗创作于动荡的时代,社会局势不安,战乱频繁。诗人在经历了战争的磨难后,感受到和平来临的欢喜与对往昔悲惨的深切感慨,故而写下此诗。
《杭州杂诗和林石田》表现了诗人对战争和和平的复杂感情。在诗的开头,诗人以“吟身春共瘦”自述,表达了自己在春天的孤独与憔悴,暗示内心的愁苦与失落。在“独立望江亭”中,诗人以江边亭子为背景,展现出一种静谧又悲凉的景象。接着,诗人描绘了“越水荒荒白,吴山了了青”的画面,越江的水苍白而荒凉,吴山则显得模糊而遥远,二者共同构成了一幅凄婉的图景。
“军降欣解甲,民喜罢抽丁”则转向了对社会变迁的反思,诗人在这里感受到战争的结束带来的喜悦,但同时也意识到这背后的代价。最后两句“拍碎阑干曲,吞声血泪零”中,诗人通过夸张的表现手法,将内心的悲痛与无奈展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动容。整首诗通过优美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历史的感慨。
诗歌通过描写战争的结束和内心的失落,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往昔的哀思,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动荡的深刻反思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诗中“军降欣解甲”的意思是:
A. 军队投降后解除武器
B. 军队升起旗帜
C. 军队进攻敌人
D. 军队准备出征
“拍碎阑干曲”中,“阑干”指的是:
A. 一种乐器
B. 栏杆
C. 一种植物
D. 一种建筑
下列哪一句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A. 吟身春共瘦
B. 越水荒荒白
C. 吴山了了青
D. 吞声血泪零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汪元量的这首诗虽然同样反映了对社会动荡的思考,但汪元量更注重个体情感的细腻描写,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切。两者在主题上相似,但在意象和情感的表达上有着明显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