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6:23: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6:23:58
次韵和谦上人秋兴七首 其二
作者:刘基
东海波涛激迅飙,
西风氛雾虎狼骄。
高牙画戟尊方伯,
绣段黄封出内朝。
无客金戈桩凿齿,
有人玉帐舞弓腰。
武陵日暮桃花尽,
何处林泉可采樵。
东海的波涛激荡,风势如飓风;
西风带来了浓雾,像虎狼般骄傲。
高高的牙戟与尊贵的方伯并立,
绣段黄封出现在朝堂之上。
无客人来,金戈的桩凿像是利齿;
有人在玉帐中,舞动着弓身。
武陵的日暮,桃花已然凋零,
何处还有林泉可以采樵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号千里,元代末期及明代初期的著名诗人、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诗歌多表现忧国忧民之情,风格豪放,常用寓意表达深刻的思想。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末明初之际,社会动荡不安,诗人以秋天的景象,抒发对历史变迁的思考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中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悟。
刘基的《次韵和谦上人秋兴七首 其二》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色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局变化的感慨和个人理想的追求。首联以“东海波涛激迅飙,西风氛雾虎狼骄”开篇,生动地描绘了秋季海洋的波涛汹涌,以及西风带来的浓雾,给人一种紧迫感,暗示着外部世界的动荡与不安。
接下来的“高牙画戟尊方伯,绣段黄封出内朝”,则通过对权力象征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对社会政治的思考,权力与战争交织的景象让人感到深思。而“无客金戈桩凿齿,有人玉帐舞弓腰”则将视角转向个人,表达了诗人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失落与渴望,展现出一种孤独的情感。
结尾的“武陵日暮桃花尽,何处林泉可采樵”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借用“武陵桃花源”的典故,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失落,桃花的凋零象征着理想的破灭,最后以“何处林泉可采樵”发出无奈的叹息,令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惆怅与无奈。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展开,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动荡的感慨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失落,情感深邃而复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东海波涛激迅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武陵日暮桃花尽”中的“桃花”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