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3 03:16: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03:16:35
水龙吟 中秋得石甫京邸书,对月有怀,代琴夫人倚声寄之
作者:樊增祥 〔清代〕
一行玉雁横秋,替传千里婵娟意。
凭高北望,风荷露柳,万重烟水。
玉镜高圆,金鞭未整,为谁留滞。
又晚妆拜月,飘飘仙袂,人正在秋光里。
今夕茜窗无睡,数佳期负他红桂。
神仙风度,瑶天笙鹤,是君前世。
怎不归来,素蟾并照,红鸾双倚。
待归来先指芙蓉,教看恁般憔悴。
一行美丽的雁阵横越秋空,仿佛在传递千里之外的月圆之情。
我凭高向北眺望,微风吹拂着荷叶,露水点缀着柳枝,万重烟水交融在一起。
明亮的月镜高挂,金色的马鞭尚未整备,为谁而留滞呢?
又到了晚妆拜月的时刻,飘动的仙袂在秋光中轻盈如仙子。
今夜红色的窗前无眠,几次佳期却辜负了那红桂香。
神仙般的风度,像瑶天的笙音与鹤鸣,仿佛是你前世的模样。
为何不回来呢,素月和明亮的星星一同照耀,红鸾在一旁依偎。
待你归来,我先指向那芙蓉,让你看看我如今的憔悴模样。
作者介绍
樊增祥,清代诗人,字仲明,号孟舟,生于1712年,卒于1772年。樊增祥在诗歌创作中,常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常常融入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刻反思。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中秋节,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思念与人生感悟。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象征着团圆与思念,诗人在诗中通过描绘月亮、雁阵、自然景色,寄托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水龙吟 中秋得石甫京邸书,对月有怀,代琴夫人倚声寄之》是一首充满浓厚情感的中秋词作。诗中通过描绘美丽的秋天景象,将自然之美与人情之感交织在一起,展现出诗人对月亮的深情与思念。
开篇“一行玉雁横秋”以雁阵的飞行引入,象征着秋天的到来。接着,诗人凭高北望,描绘出“风荷露柳”的宁静之美,这样的意象渗透了诗人的思念与孤独。诗中“玉镜高圆”暗指明月,伴随着“金鞭未整”的思绪,仿佛在叹息人生的无常与流逝。
在描绘晚妆拜月的场景时,诗人用“飘飘仙袂”形容拜月者的轻盈,表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似乎在诉说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然而,佳期却未能如愿,诗人感叹“数佳期负他红桂”,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无奈。
最后,诗人在“素蟾并照,红鸾双倚”的描写中,寄托了希望与期待,盼望离去的爱人归来。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和情感的层层递进,使人感受到浓浓的乡愁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的景色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透出一丝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在月光下的独白,传递出浓厚的情感基调,令人共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玉镜”指代什么?
A. 明亮的星星
B. 明亮的月亮
C. 水面
D. 太阳
诗人为何在“今夕茜窗无睡”中无法入眠?
A. 饥饿
B. 思念
C. 疲惫
D. 寒冷
“神仙风度”主要形容的是谁的气质?
A. 诗人自己
B. 对方
C. 自然
D. 月亮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为《水龙吟 中秋得石甫京邸书,对月有怀,代琴夫人倚声寄之》的详细解析与学习资料,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与欣赏这首古诗词。